早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一帮在广州没有买房资格的人被中介开着大巴车到处去看房。
清远,肇庆,佛山都留下过这些在广州工作,渴望有个家的人看房买房足迹,几年过去了,现实很骨感,到现在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我有个邻居在佛山三水区买的房已经几年了还没有入住,去年接到一通电话:
“您家房子地段好,交给我们改民宿,不用您操心,每月固定打款5000元!”
老李心动了,毕竟空着也是空着,能躺着收租多好?而且这个租金明显比其他邻居的收益高出一大截。
可谁也没想到,这通电话背后,竟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骗局。
从“馅饼”到“陷阱”,邻居的经历让我后背发凉老李的房子是精装修,对方公司却提出要“统一民宿风格”,要求他花3000多元购买指定款式的被子、挂画和脚垫。“他们说这是平台标准,否则影响出租率。”
老李虽然心疼钱,但想到每月5000元的“稳定收入”,还是咬牙付了款。
签合同时,业务员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和某平台合作,租客都是高素质游客!”可房子托管后,第一个月租金迟迟未到账。
业务员推脱“系统延迟”,第二个月再催,电话竟成了空号。老李慌忙跑去房子查看,眼前的场景让他差点晕倒——
地板被烟头烫出焦痕,沙发被划破露出海绵,厨房堆满发霉的外卖盒,蟑螂在冰箱里爬进爬出。最离谱的是,客厅里还停着一辆超市购物车!
物业说,这里被租给了一群流动工人,七八个人挤在两居室里,日夜吵闹,邻居投诉了无数次。
老李想扣留押金,却发现合同里根本没写“押金条款”。
他试图起诉,但公司早已搬空,连营业执照都是假的。最后光是换家具、清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花了近万,更别提欠下的水电费。
而像他这样的受害者,光附近三个小区就有四十多户,有人甚至被骗走5万“装修款”。
骗子的套路,比电视剧还荒唐我陪老李和其他受害者跑了几趟派出所,听他们复盘才发现,这些公司的骗术像流水线一样精准:
第一步:画大饼。他们专挑新交付的楼盘,用“月付5000”“五五分成”的话术轰炸房东。对已装修房,要求购买指定物品;对毛坯房,则承诺“免费装修”,但实际收了几万块材料费后,随便刷个墙就消失。
第二步:玩消失。头两个月,他们会按时打款博取信任,随后以“平台故障”“租客纠纷”为由拖延。等你发现不对劲,公司早已人去楼空,连办公桌椅都是租的。
第三步:钻法律空子。合同里埋着无数陷阱:不写明押金责任、不约定维修义务,甚至把公司责任转嫁给某个“皮包法人”。等受害者起诉时,对方早换了三任法人,名下连辆车都没有。
血泪教训:这三件事千万别做在法律援助中心,一位律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骗子最怕清醒的房东。”他总结了几条保命经验:
别信“稳赚不赔”的鬼话。民宿市场确实有潜力,但真正正规的公司绝不会让房东垫钱买物资。遇到“指定采购”,九成是骗局。别签“看不懂”的合同。老李的合同整整20页,光违约责任就写了8种例外情况。律师说,关键要盯住三条款:租金支付时间、房屋损坏赔偿标准、解约条件。别怕“撕破脸”。一旦发现房租逾期,立即报警并联系物业断水断电。有受害者靠这招及时赶走租客,至少保住了房子。现在,我成了小区的“防骗宣传员”上个月,又有一家“民宿托管公司”来我们小区摆摊。
这次,我直接拿着大喇叭站在旁边:“他们要你买被子吗?要预付款吗?看过营业执照吗?”摊主脸色铁青地收摊走人。
割韭菜真是割上瘾了。
三水这里现在房子多的很,房子不好出租是大环境,这样的皮包公司有什么本事一个月那么高的收益?
老李说,这大半年他见过太多哭诉的邻居:有老人被骗光养老钱,有孕妇急得差点早产两夫妻吵架要离婚的。
但血淋淋的教训也让大家清醒了——天上不会掉租金,只会掉陷阱。
如今我常对想托管房子的人说:“你把门锁好,比啥都强。”毕竟房子毁了能再修,人心要是被贪念蒙蔽了,那才是无底洞。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信息已模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