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支枪也不放过!1999年辽宁锦州市“7·21”特大贩枪案侦破始末

1999年7月21日下午3时,辽宁省锦州市火车站广场东侧。这一天,老天爷开着让人难以忍受的玩笑,毒辣辣的阳光炙烤着正在生

1999年7月21日下午3时,辽宁省锦州市火车站广场东侧。

这一天,老天爷开着让人难以忍受的玩笑,毒辣辣的阳光炙烤着正在生长的万物,似乎让人记住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夏季。

一辆满载旅客的大客车缓缓地停了下来,一个上穿圆领T恤衫,下着制服短裤,足趿一双劣质拖鞋的中年旅客,走在匆忙散去的人群当中,神色慌张地跳下了客车,这个人不同于其他的旅客,下车后便急于奔向自己的目的地,他却是不安地左顾右盼,动作诡秘,趁人们不注意,他便溜到了车厢的后面。

他的一举一动并没有逃过正在这里执行任务的刑警们的眼睛,当即引起了市联合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景辉的警惕。凭着职业的敏感,他断定这个旅客一定有什么问题,他叫上侦查员李宝臣包抄了过去,喊住了正准备离去的这名旅客。

那个中年旅客知道了警察的身份后,显然有些紧张,身体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这一细节,更坚定了张景辉的判断。张景辉“请”他到派出所协助调查。他的表情中显出了不满的情绪,却没有做出强烈的反应,顺从地与他们回到了派出所。

“你叫什么?”张景辉问道。

“张建。”那个人故作镇静地答道。

“多大?”

“30岁。”

“什么地方的人?”

“哈尔滨。”

“到锦州来干吗?”

“打工。”

“请你出示身份证。”

“唔,没带。”

“出门为什么不带身份证?”

“出门匆忙,忘在家里了。”

在张景辉询问期间,李宝臣对这个中年男人携带的物品进行清查,寻找其中的可疑线索。这个人并没有带过多的物品,但兜里的5千元的现金和一部无卡手机引起了李宝臣的注意。

“外出打工,你带这么多钱干什么?”李宝臣严厉地问道。

“这是我在大连打工时赚的。”

“那么,你这部手机是怎么回事?”

“这是我捡的。”他虽然嘴上在辩解,但他的神色却很紧张,汗水不住地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一连串的疑问,令这个自称“张建”的人目光游移,魂不守舍,大汗淋漓。两位刑警感到这个人的嫌疑极大,立即向市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杜文利进行了汇报。

杜文利是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刑警,马上打电话与哈尔滨市道里区派出所进行核实,结果不言而喻,对方的回答是“查无此人”。

晚7时,杜文利又与联合刑警大队的另外一个副大队长刘润身和侦查员车东,对其进行轮番的“突击审查”,为的是不给他考虑的余地。

“我本是去盘锦找一位养河蟹的人,没有找到,才准备在锦州折路去秦皇岛的。”“张健”又编造了一个令人不能信服的理由,显然已经露出了破绽。

杜文利单刀直入,喝道:“你在说谎!我已经做了调查,你提供的哈尔滨地址所在的派出所报告说根本就没有你这个人,而且你家乡的警方已经掌握你的活动情况,现在是你主动交待呢,还是让我们来告诉你,这是个态度问题,这将决定着你能否从宽处理。”

经过4个多小时的较量,在强大的政策攻心的压力下,他的精神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颤抖地交待了一个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一惊的事实。

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叫刘国华,37岁,家住齐齐哈尔市,在1999年1月至4月间,伙同他人从外地购置了4支苏式军用“五九”式消音手枪,已经贩卖出去了。因为他的同伙从俄罗斯往国内贩枪的事败露了,他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南下逃到大连,然后从大连到了盘锦,从盘锦坐汽车到锦州,准备换车去秦皇岛,没料到在锦州却自投罗网了。

杜文利意识到问题的重大,如果有一支枪流落在坏人的手里,直接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尤其枪案发生在建国50周年大庆的前夕,更是疏忽不得。时间紧迫,他立即驱车赶回市公安局,向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朱良同志做了汇报。

朱良紧锁眉头,当杜文利介绍完情况后,他当机立断地决定:“调集警力,配好车辆,连夜出发,北上齐齐哈尔,抓人缴枪!”

时日,时任市刑警支队长的高宏建和联合刑警大队长郭宝玉正在金华的“全国加强刑侦基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当他们接到贩枪案通报后,放弃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交流机会,当即踏上了归途。

杜文利和他的10多名战友们来不及与家人告别,甚至连换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晚上10点多钟,便匆匆地踏上了遥远的征程。这支精干的小分队,分乘两辆“沙漠风暴”和一辆面包车,配有8支微型冲锋枪,押解着刘国华,经彰武,奔通辽,横穿科尔沁大草原,抄近路驶向齐齐哈尔。在20多小时的行程中,他们只在路边的小饭店吃了一顿饭,经过1000余里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7月22日晚18时到达了齐齐哈尔市。

他们顾不上掸去一路风尘,迅速地接近涉枪人的目标,侦查员们首先赶到帮助刘国华藏枪的张某家的住处。张某住宅的窗户漆黑一团,说明家中无人,他们一直守候到23时,却始终不见目标的出现。侦查员只好去敲门,里面无人应答,用手电一照,门上已经积了很厚的一层尘土。很明显,这家住房很久没有人来住了。

当晚大家在住处开了一个短会,研讨对策,大家形成一致的共识,扩大线索,继续缴枪。他们从刘国华口中了解到张某前妻是在一家服装厂里工作,可能还与张某有联系。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驱车来到这家服装厂,找到张某的前妻,经过侦查员的反复工作,她终于意识到违法私藏枪支的严重性,也愿意积极配合公安人员工作。

他们一同来到张某的家,打开房门,搜遍了所有的角落,也没有发现枪支的踪迹。

大家很失望,如若刘国华的交待有差迟的话,那将无功而返。杜文利当即再审刘国华,并让他与张某用电话沟通情况。

张某非常机敏,因为他手机显示的是张某住宅电话号码,他问刘国华是怎么进到他家的。刘国华只好实言相告,说自己贩枪已经出事了,他带着警方来缴枪的。在一旁听得仔细的杜文利一把抢过电话,向张某宣讲政策,耐心地说服对方,希望他能尽快地追回枪支。对方在电话中表示他愿意将在自己手里的枪支交给他们。

在刑警们焦急的等待中,一辆出租车驶进了他们的住处,张某并未出现,而是委托出租车的司机交上了一个包裹。当打开包裹时,大家兴奋得不禁欢呼雀跃起来——里面果然装有一支刘国华交待的“五九”式军用消音手枪。

虽然只有一支枪被追回,杜文利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有了这支枪,说明刘国华没有说谎,涉枪的事实确实是存在的,这样大大的坚定了干警们的信心。

按照刘国华的交待,干警们又去追寻第2支枪的持有人,他是齐齐哈尔市某高校的一个姓李的老师,这支枪是刘国华通过一个女同学卖给他的,他们先找到那个女同学,又找到第二个中转人,通过中转人用电话与姓李的老师联系上了,杜文利便与他通话。

那位李老师并没有意识到拥有枪支是违法行为,认为自己花钱买商品,是个消费者,不愿将枪交回来。他竟然提出经济条件,如若交出枪可以,必须是购买。杜文利反复向他讲明政策,并采取攻心的策略,他已从中转人口中知道李老师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说:“你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们可以找到你儿子上的大学里,与你儿子谈一谈,看看他对你非法持有枪支,还与公安讲价钱的的做法持有什么意见。”

对方马上换了一种态度,说那样会影响儿子的身心健康的。答应自己将无条件地把枪交送警方处理。他很快便乘车送回了第2支“五九”式消音手枪。

根据刘国华的供认,另外两支枪是通过百货商店的尚某以每支1.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大庆市的黄某、胡某,并各带20发子弹。

23日下午侦查员们乔装打扮,以尚某儿子同学的身份,到尚某柜台买货,尚某当时不在柜台,他们就在柜台前耐心地等待。过了一会儿,尚某从外面回来,一见到来人并不认识,他料到枪案事发,便如惊弓之鸟,撒腿就跑,干警们包抄上来,将其抓获,就近拉到郊外的树林里进行突审。尚某承认贩枪之事,并交待了枪的去向,还主动要求做他们的向导。

24日,一行人赶往大庆,找到了持枪人黄某和胡某,并追回了两支流失的“五九”式军用消音手枪。

杜文利与他的战友们怀着胜利的喜悦赶回东北某市。杜文利与参战的干警们向赶回来的支队长高宏建和联合刑警大队队长郭宝玉进行了通报,并研讨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在欣喜之余,大家不约而同地产生某种担忧和疑问:刘国华曾经到过盘锦,那么他去盘锦干什么?是不是他将枪贩卖到了盘锦?

杜文利还反映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说有个熟人用电话找过他,求他不要去追查盘锦的事,并愿意拿出3万元钱答谢他的帮助。他义正辞严地拒收了贿赂。这么一来简直就等于不打自招,竟又多出了一个重要线索,大家戏谑这是“搂草打了兔子。”

从几天来的工作显示,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又是长期贩枪作案的团伙,不可能只贩卖过这么几支枪。高宏建明确指出:“再审刘国华,从查找刘国华的团伙成员入手,扩大工作成果。”

经过再次工作,刘国华终于坦白了他还倒卖过7支手枪,他与在盘锦市做生意的齐齐哈尔市的李某、吴英、王晓庆三次倒卖手枪6支,其中:俄制“五九”式军用枪支5支,小口径手枪一支。而最为严重的是1支左轮手枪竟然倒卖到了祖国首都北京。

刘国华曾经在北京开过歌厅,他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为了扩大生意,他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以求互相有个照应。在这伙人中有一个与他同样开歌厅的齐市的老乡田老板,曾帮过他不少忙,为了答谢田老板,他将1支左轮手枪送给了对方。

针对案情的发展,建国50周年的大庆在即,这支流入北京的手枪潜在的威胁也最大,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怠慢,如果再去北京缴枪,时间可能就要多耽搁两天,而首都的安全就可能多出几分危险。局领导当即决定,用电话与北京警方联系,请求他们协助追缴那支左轮手枪。

北京警方根据提供的持枪者的姓名和经常活动的地点,迅速出击,在北京某医院附近,抓获涉枪人田老板,及时缴获了这支左轮手枪,并于次日通过火车将枪支转交给锦州市警方处理。与此同时,刑警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马上动身奔赴盘锦实施缴枪行动,而不巧的是这3个涉枪人均不在盘锦。

侦查员们并不气馁,他们不辞辛苦,四下盘锦,终于将其中的李某抓获。他们又费尽了周折,将他卖出去的4支手枪悉数追回。

抓了李某,遗漏掉了吴英和王晓庆,虽然对李某的抓捕行动是秘密进行的,但也难说不走漏风声,恐怕早已是打草惊蛇了。

散落在外面一支枪,人民的生命财产就多一分隐患,国庆的安全就多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朱良副局长说:“一定要竭尽全力,将枪缴获!”

侦查员们再下盘锦,几乎天天吃住在那里,始终不间断地守候在两个案犯可能出现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电业局的营业部里发现了吴英。侦查员们用手机正在请示领导如何行动时,吴英却走了出来,正准备钻人一辆日本丰田牌高级轿车,如果他发现干警后逃逸,后果将不堪设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几个侦查员冲上前去,将车团团围住,并将他按倒,虽然他还在吼叫,但锃亮的手铐已经锁住了他挣扎的双手。随即,干警押着吴英去了他家,在他的家里查抄出了一支军用手枪。

王晓庆其人早已得到信息,一直躲藏在外,但因为吸毒成瘾,他不得不回到了在盘锦的家。

他的出现早已在侦查员的监视之中。王晓庆家住在一个新建的小区内,各个单元均已安装了电子门,要是从大门而进,很容易惊动他,他又带有武器,还可能会负隅顽抗,那样将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郭宝玉大队长四处转了一转,他惊喜地发现楼梯的二楼玻璃已坏,情急生智,几个人搭起了人梯,从窗户钻了进去,然后从里面打开了电子门,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王家的房门外,敲响了房门。

“谁呀?”王晓庆从里面问道。

郭宝玉报出了他了解的供应王晓庆毒品的朋友名字。

王晓庆毒瘾发作,急不可耐地将门打开。说时迟,那时快,侦查员们一拥而上,迅速地将其制服,并收缴了藏匿在他家里的枪支。

侦查员们在经过对已抓捕的人犯的审讯得知,他们多人并非只是为了持有枪支,刘国华为他们提供枪支渠道,他们再向他人贩售枪支。可以确认这是一帮购买、批发、销售一条龙的贩枪团伙。而这伙成员里面,就不能疏忽一个最重要的中转人,这个人叫李东博。

李东博家住北宁市沟帮子镇,他与盘锦和齐齐哈尔的“黑社会”势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每次刘国华带过来的枪支,他都要到站台上去接,然后再帮助联络下家儿,很多枪支的转运销售都是通过他来实现的。

侦查员们首先从这帮交叉贩枪作案团伙的另一重要成员李东博入手。也就是说,要是抓到了李东博,就可以将这些危害社会治安的持枪犯罪人一网打尽。

当刑警们赶到北宁市沟帮子镇对其实施抓捕时,李东博因伤害他人有案在逃。经过缜密的侦查工作,几天后终于将李东博抓捕归案,并将其押解回来。

李东博曾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过,非常狡猾,他清楚贩枪行为的严重程度,他对贩枪的事实拼命抵赖。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经过几番较量,他不得不交待了自己一年以来,经他手向盘锦、凌海贩卖各种枪支十余支。

在审讯过程中,又接到齐齐哈尔的肖某正在找李东博联系的情况,说他将乘坐北京开往海拉尔的301次火车到沟帮子镇,让李东博去站台上接他。从这个人来的目的分析,他肯定与贩枪案有关。

侦查员们迅速与齐齐哈尔警方沟通得知:该人37岁,家住齐市铁丰区光荣小区109-4-13号,先后两次因扒窃被齐铁公安处劳教过。从这个人的案底上能够断定,这个人经常与火车打交道,肯定是这起贩枪案中的重要成员。

当肖某来到沟帮子车站,侦查员们早已守候在站台上,没费吹灰之力便将肖某抓获,搜查的结果令人失望,他身上并没有携带武器。

带回来经过审讯,果然不出刑警所料,这个人正是与刘国华一起去满州里与俄罗斯人做购枪交易的重犯。

公安干警掌握了大量的线索,顺藤摸瓜,先在盘锦抓获了以2.4万元买枪的孙某,并缴获了他手中的一支消音手枪。

侦查员们使出了“离间计”,告诉他说是李东博出卖了他,孙某也不甘示弱,反戈一击,说李东博家里还藏有枪支。

侦查员再审李东博,诡计多端的李东博不得不承认在自家柴火垛里还藏有没有出手的双筒猎枪。侦查员们实地一搜,果然搜查出一支顶了子弹的双筒猎枪。

另有一持枪人盘锦的乌某,在他手里一人便携有两支枪,他是做大生意的,曾得罪过很多人,有人曾勒索敲诈他,也有人威胁过他,为了个人安全,他从这伙贩枪人手中得到一支左轮枪和一支长枪,为的是防止仇家的报复。

这个人的枪经常戴在身上,侦查员们了解到乌某与别人打架时,还拿过枪,这个人十分的危险。为了防止意外,侦查员们对乌某的轿车进行了长时间的谨慎跟踪。

一天,在他下车时,没有发现携枪迹象,侦查员们认为时机非常好,便出奇不意地将其制服。搜查中,在他的车内没有找到那两支枪,警方还是以非法携带枪支对他进行了刑事拘留。在乌某刑拘期间,乌某家属迫于政策的压力,主动将两支枪送交公安机关。

缴枪行动已经基本结束,到了1999年年底,大多案犯及枪支已经归案,只有一个重要的嫌疑人吴大朋涉案在逃。

吴大朋这个人是盘锦人,是有名的“黑社会”人物。为了抓捕这样一个重犯,刑警支队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侦查员们去盘锦执行抓捕任务就不下30次。

吴大朋这个人十分的狡猾,为了达到他在盘锦长期匿身的目的,他结交了各类朋友,每次只要侦查员们一出现在盘锦,他就会及时得到消息,致使侦查员们的行动多次扑空。

为了对付这个狡猾的罪犯,侦查员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他们秘密行动,不与当地各方联系,分散在各个行动区域工作,他们撒下了一张大网,专等着大鱼的上钩。

2000年3月28日侦查员得到了情报,盘锦的一个“人物”在4月1日要给死去的母亲移坟,届时各方人等都可能参加,吴大朋曾依仗着这个“人物”做过靠山,估计他会去给这个人捧场。

为了行动不被泄露,办案人员在头一晚上便秘密集中起来,甚至连家人都没有告诉去向。4月1日早3时,由杜文利副支队长带队的8名侦查员,携带着5支微型冲锋枪,分乘两个挂有外地车牌的汽车,悄悄地驶入了盘锦公墓,分别埋伏在公墓各个角落里。

早7时刚过,送葬的车队近40辆高级豪华轿车,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在山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人纷纷下车,然后互相簇拥着上山去了。由于人多,侦查员们在人群里没有发现吴大朋,5名侦查员趁着送葬的人员复杂,混进了人群当中,以便查找吴大朋的下落。

山下几个人正在等待消息,过了一会儿,就见山上下来了几个人,他们的手都插在裤腰上,行色匆匆走了过来。杜文利一见中间那个人,正是吴大朋。他马上布置抓捕的办法,他让大家一定要在他们走近后才能出击,不然地话,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对方很可能都携带了武器,抓捕难度很大,搞不好他会逃之夭夭。

当这些人距离杜文利他们只有十来步远时,杜文利3人拿着枪推门下车,高喊:“我们是警察,都别动。”

早已处在警觉状态的吴大朋,一听警察,他转身撒腿就向山上跑。

这时山上送葬的大队人马也往下面来,如果他钻入人群当中,就可能失去机会,杜文利开枪示警,见吴大朋仍没有站住的意思,杜文利与周刚等侦查员当机立断,举枪射击。只见吴大朋晃了晃身体,中弹栽倒在地。

几个侦查员赶上来,混在人群中的侦查员们也迅速地出现在现场。向围上来的送葬的人们出示了证件,然后将受伤的这个负案在逃几个月的犯罪嫌疑人,押捕回了锦州市。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9名涉枪案的犯罪嫌疑人终于全部落网。

至此,东北某市刑警支队侦查员侦破涉枪大案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们往返行程6000余公里,共缴获各类枪械28支,其中包括11支军用消音手枪,“点三八”左轮手枪2支,仿“六四”手枪1·支,7连发半自动猎枪3支,5连发半自动猎枪2支,双筒猎枪2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