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借着新车刚上市,笔者分析了理想i8的情况,并表达了忧虑。
没想到,新车上市才一周,理想就对理想i8进行了配置调整:由三个改为一个,取消 Pro和Ultra版本,并以理想i8 Max为标准配置;原购车权益中的二排舒享套装(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侧窗遮阳帘、双侧小桌板)和VLA司机大模型成为标准配置;售价也从34.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原来以36.98万元选择Ultra版本的用户,只需要34.98万元的价格,就可实现原选择的全部配置;并且新增后舱娱乐屏套装选项(价格1万元),以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这种操作,不免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理想方面表示,基于大多数用户选择Max和Ultra版本的考虑,因此在交付前,主打一个“听劝”。
话说得没毛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理想在为i8的错误配置“打补丁”——上一家敢这么操作的,还是小鹏G9。
当时,小鹏G9的配置策略,可以说给小鹏G9带来了灭顶之灾:直接将一辆潜力爆款打入了“冷宫”,也给小鹏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小鹏G9后续紧急调整配置,然而已然于事无补。
这次理想i8改配置+调价格的操作,显然也是官方错估了市场预期。
上市至今,理想i8没有公布订单或销量数据,我们不敢胡乱猜测新车的市场表现。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有人,因为理想i8三个配置的“骚操作”,而放弃了理想i8,转投其他品牌的怀抱。
理想i8火速调整配置,正是为了扭转负面印象,以便为纯电SUV系列的首战,积累足够的用户基础。
而另一方面看,理想正加速开拓纯电市场,并且设定了2025年年销12万辆纯电车型的目标。而刚刚上市的中大型纯电SUV-理想i8,被理想寄予厚望:这一战关乎纯电产品线的兴衰,更关乎理想未来的发展。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7月交付30731 辆,同比下降39.74%,环比下滑15.29%,首次出现双降情况。
在新势力排名当中,理想也跌出前三,仅排名第四,不及零跑(50129辆)、问界(40753辆)和小鹏(36717辆),甚至有可能已经被后来者小米所超越(小米宣称销量超3万,未给出具体数据)。
今年1-7月,理想累计交付新车234669辆(同比下降2.21%),目标完成率仅36.7%(这还是在2025年度销量目标由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的前提下)。要想完成年度目标,下半年,理想的月均销量必须要到8.1万辆以上。参考过往,理想的历史峰值是5.1万辆,就目前的趋势看,纯电系列至少要卖到3万辆以上才有可能。
作为首发车型,理想i8的担子自然小不了。理想i8的销量表现,不仅影响资本市场和舆论环境,更会对消费者产生较大的心理作用:趋之若鹜亦或拂袖而去,就看理想i8后续能不能挽回更多消费者的心了。
这次“改配事件”,再一次印证了理想的组织灵活性和快速决策能力。
然而,官方出乎意料的操作,也必然会招致外界对理想i8新车的更多猜疑。
在“碰撞测试事件”尚未完全平息,外界对理想的诚信度和严谨性议论纷纷的当下,理想需要一场销量层面的胜利,来堵住悠悠众口。
然而,理想i8“改配”这步险棋,能收到奇效吗?
我们不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