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期待数月的“家电国补政策恢复常态化”梦想,能否在今年双11大促期间实现?近日,随着国家第四批690亿国补资金的下达,再度燃烧了整个家电产业从业者的激情与梦想。
华辛 撰写
双11大促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家电国补政策,能否恢复正常的领券状态,从而激活已经停滞数月的消费热情和信心,最终助力双11家电大促的市场和消费双双引爆?
就在9月底的最后一天,国家相关部委给出了新的希望和期待。来自发改委官方消息显示:近日(应该是指9月下旬),发改委会同财政部两部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今年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同时,发改委还公开表态:第一,将进一步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第二,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
透过上述官方表态,家电圈认为,有两个信息值得家电厂商关注:一是,国补政策还会继续实施,一直到今年底官方约定的时间为准,中间是不会提前结束的;二是,各地国补政策的实施和使用,还是要把握节奏和计划性,平衡有序地让资金一直使用到今年底,不能快也不能慢。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实施的家电补贴政策调整动作:采取“月度摇号”,以及阶段性“限时限量”抢券等局面并不会取消,而是会得以延续实施。双11期间,各地可能会适当增加“发券、摇号”的数量、频率,激活消费的热度,但是想要恢复到之前消费者不限量领券的局面,概率比较小。相信很多家电厂商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同时,随着第四批国补资金的下达,最直观的结果,应该是会让多地已经暂停的政策实施,出现恢复领券、摇号等操作。事实上,接下来的家电国补政策发券方式,将会走向两个样本:一是阶段性的“限时、限量”发券,让消费者能抢到券;二是先报名后摇号式发券,让消费者明确政策还在实施,并未停止。出现这种操作,正是国家对于国补资金的管理更加有序和规范。
一方面,上半年家电国补政策实施,不限时公开领券,消耗和透支了大量的用户需求,导致了国补资金的使用进度,远超相关部门预期,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骗补套补等违法行为的出现。最近国家相关部门正在指导地方对骗补行为展开集中性的整治、打击和查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国补政策未来的实施,全国不限量领券的时代应该也会结束,周期性、阶段性的抢券和摇号发券或是常态,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有序和平衡使用。
另一方面,当前家电消费市场整体已经进入了一个政策实施后的“疲乏期和调整期”,相关的政策面临调整,市场的消费也面临变化,家电厂商的竞争也在谋求破局。特别是面对双11这种商业大促,想要短时间内快速引爆消费需求的难度不小。继续靠家电国补政策的单边助力,作用也肯定有限。相关的家电厂商们也需要从产品、营销、体验、服务等多个层面出手,共同推动并激活市场的活力和消费的潜能。
接下来,家电圈还要提醒市场上的所有家电厂商:国补政策的实施,不管是继续还是阶段性调整,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国家层面对于国补政策的实施进入了一轮精细化管理的阶段,阶段性发券、摇号发券将是常态化的手段;不可能继续之前粗放式的野蛮扩张阶段;同时,整个家电消费市场的拓展、激活,也不能完全靠政策单边的支撑,而是需要厂商与政策的共同发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长28.4%。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