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下戏鸳鸯,秋水凝眸映夕阳。
翠袖笼香红玉冷,彩鸾梳掠紫丝长。
绣筵欲罢灯初上,锦瑟将残漏未央。
更向深闺伴纨扇,不教摇落怨风霜。

这首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秋夕闺情长卷,借自然与人文之景,抒女子内心深处的幽微情思,尽显古典诗词的婉约之美与含蓄之韵。

首联“芙蓉花下戏鸳鸯,秋水凝眸映夕阳”,以鲜活灵动的画面开启全诗。
芙蓉花娇艳欲滴,在秋阳下绽放着最后的绚烂,鸳鸯于花下成双嬉戏,欢快的身影为这秋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浪漫。
而那站在水畔的女子,秋水般的眼眸中倒映着天边残阳,眸光与水光、霞光相互交融。
这一眼,既有对眼前美景的沉醉,又似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虑,景中含情,情因景生,为全诗奠定了温柔而又略带惆怅的基调。

颔联“翠袖笼香红玉冷,彩鸾梳掠紫丝长”,转而聚焦女子的衣饰仪容,从外在细节处深化情感表达。
“翠袖笼香”,翠绿的衣袖轻轻拂动,似有若无的香气萦绕其间,尽显女子的温婉与雅致。
“红玉冷”则描绘出女子肌肤如红玉般细腻白皙,却在秋意中透着一丝清冷,暗示其内心的孤寂。
“彩鸾梳掠”,发间彩鸾形状的梳子精致华丽,紫丝长发如瀑般垂落,长及腰际。
“紫丝长”不仅写出了发丝的柔美修长,更以“长”字隐喻时光的悠长,女子的情思也如这长发般,绵绵不绝,在秋夕的静谧中缓缓流淌。

颈联“绣筵欲罢灯初上,锦瑟将残漏未央”,场景由室外自然之景转入室内宴席场景,时间也从暮色渐沉过渡到夜幕降临。
华丽的绣筵即将结束,宾客们或已微醺,或意犹未尽,而此时灯光才刚刚亮起,昏黄的光影为这即将散场的筵席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迷离。
“锦瑟将残”,锦瑟的弦音渐渐微弱,似在诉说着欢愉时光的短暂。
“漏未央”则点明夜深人静,更漏声滴答作响,却仍未到尽头,暗示着长夜的漫长与女子内心的孤寂。
这一联通过绣筵、灯光、锦瑟、更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繁华将逝、寂寞渐生的氛围,将女子的情感推向了更深层次。

尾联“更向深闺伴纨扇,不教摇落怨风霜”,笔锋一转,将视角拉至女子的深闺之中。
筵席已散,女子独自回到闺房,手中握着那把曾用于夏日纳凉的纨扇。
此时秋风渐起,芙蓉摇落,而她却不愿让这凋零之景引发对风霜侵袭的怨恨。
纨扇在此不仅是实物,更成为女子情感的寄托,她以纨扇相伴,试图在这渐冷的秋夜中守护内心的一丝温暖与宁静,展现出一种坚韧而又温柔的力量,在面对时光与自然的变迁时,不抱怨、不哀伤,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接受与承受。

整首诗紧扣“秋夕芙蓉情思长”这一主题,从首联的自然之景到颔联的人物仪容,再到颈联的宴席场景,最后至尾联的深闺独处,时空有序转换,意象层层递进,将女子在秋夕时节的复杂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