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破茧商学府 作者 | 小九
负能量的出现是从勇气的消失开始的。
当我们对挑战说 “我不行”,对梦想说 “太遥远”,对改变说 “再等等” 时,勇气的缺口就会让负能量趁虚而入。
渐渐地,我们会陷入固有的情绪反应模式:遇到挫折就抱怨,碰到困难就逃避,看到他人成功就心生嫉妒。
这些模式像一层厚厚的壳,把我们困在负面情绪里,既无法接纳自己,也无法客观看待世界。
抱怨,正是负能量向外投射的典型表现。
遇到不顺利的事,第一反应是 “为什么偏偏是我”,拼命抵抗现状,发泄情绪不满。
但是,事情的发生总有其原因,很多变量本就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与其对抗痛苦,不如试着用温柔的态度重新审视它 ——
把痛苦的情绪视作内在能量的一部分,不排斥、不较劲,承认它的存在,才能为正能量腾出空间。
就像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抵抗者会抱怨 “怎么又下雨”,焦虑地想 “衣服还没晒”,在烦躁中消耗自己;
而臣服者会笑着说 “正好凉快”,要么撑伞出门感受雨景,要么在家泡杯茶读本书。
两种心态,两种能量走向:抵抗只会让负能量循环,臣服才能让情绪流动,为正能量的回归铺路。
你要始终提醒自己,“我的抵抗是没有丝毫意义的,我真正需要做的是臣服于当下。”
一.清理负能量:从接纳自己到解绑心智
想要激活内在能量场,第一步是 “清理”—— 清除那些消耗我们的负面情绪、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
但清理不是 “对抗”,而是“接纳” 与 “解绑”,从与自己和解开始。
很多人习惯隐藏自己的脆弱,觉得 “表现出脆弱就是无能”。
但实际上,脆弱是打开自己的钥匙。当我们感受到无助、焦虑、难过时,试着坦诚地表达出来:“我现在有点害怕”“这件事让我很委屈”。
这种表达不是软弱,而是给负性情绪一个良性出口 ——
它能让别人看到真实的我们,也能让压抑的情绪自然流动,避免在心里发酵成更大的负能量。
就像堵着的水管,只有打开阀门,污水才能流走,清水才能进来。
除了接纳情绪,我们还要学会 “解绑心智”。
我们把心智和经验比作 “围墙”,这座围墙虽然能帮我们应对熟悉的生活,却也限制了我们感知能量的能力。
比如,有人认定 “我这辈子只能做这份工作”,就会忽略其他可能;有人觉得 “我天生不擅长社交”,就会主动回避与人接触。
这些固有的认知,让我们被困在 “我不行”“不可能” 的牢笼里,无法感受到内在的潜力。
而打破围墙的方法,就是保持 “开放的意识”。
对普通人来说,这不需要复杂的仪式,只需在生活中多一点 “不设限”:
尝试一件从没做过的小事,比如学一道新菜、走一条不同的上班路线;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先别急着反驳,试着理解背后的逻辑;
如果暂时无法放下消耗能量的人和事,也不必强迫自己 “必须释怀”。可以试着用 “慈爱的能量” 去面对:
比如想起让你生气的人,不再想他的缺点,而是试着找一个他的优点 ——“他虽然说话直,但做事很认真”;
面对让你纠结的事,不再反复想 “如果当初怎样就好了”,而是告诉自己 “这件事让我学会了谨慎”。
当我们用善意的眼光看待过往,那些曾经的 “包袱” 就会慢慢变轻,阻碍能量流动的 “石头” 也会逐渐被移开。
二.激活正能量:从心理暗示到价值升华
清理完负能量,接下来要做的,是 “激活”——
用积极的行动、思维和选择,为内在能量场注入新的活力,让正能量成为生命的主导。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激活正能量最直接的方法。
人的潜意识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它只负责接收。你给它什么信号,它就会反馈什么结果。
如果每天醒来都告诉自己 “今天会很糟糕”,潜意识就会帮你寻找 “糟糕” 的证据 —— 堵车、丢东西、工作出错;
但如果醒来时告诉自己 “今天会有好事发生”,潜意识就会帮你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 —— 同事的一句关心、路上的一朵小花、顺利完成的工作。
这种暗示不是 “自欺欺人”,而是主动选择关注积极的一面。
比如面对一项有挑战的任务,与其想 “我肯定做不好”,不如告诉自己 “我可以试试,哪怕进步一点也好”;
遇到批评时,与其纠结 “他是不是针对我”,不如告诉自己 “他的建议能帮我改进”。
长期坚持,潜意识里的负面数据会被正面信息逐渐覆盖,我们的思维模式也会从 “消极防御” 转向 “积极创造”。
但心理暗示不是终点,真正的正能量,需要通过 “行动” 来强化。
培养专注的爱好,是激活正能量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画画、写作、弹琴,还是跑步、做饭、养花,那些能让我们沉浸其中的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能让情绪充分表达,同时激发创造力。
比如有人通过画画释放压力 —— 开心时画明亮的色彩,难过时画深沉的线条,画完后会觉得心里舒畅很多;
有人通过跑步理清思路 —— 在奔跑中,烦恼会慢慢被抛在身后,新的想法会突然冒出来。
当我们专注于一件喜欢的事时,会进入 “心流” 状态,此时负能量会被暂时搁置,正能量则会在专注与创造中不断积累。
还有一点很重要:保持一颗孩童般的天真。
很多人取得一点成绩后,就会陷入 “保卫荣誉” 的焦虑中 —— 怕失败、怕被超越、怕别人说 “你不行”,结果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而孩童的天真,恰恰在于 “不怕错”“敢尝试”—— 他们画画时不会怕画得不好,玩游戏时不会怕输,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
就像 “猎人”,他的好运源于 “潜意识层面的天真和纯净”,没有被消极暗示干扰。
我们也该如此:不管年龄多大、成就多高,都试着保留一点天真 ——
对新事物保持好奇,不怕犯错,不纠结于 “面子”,这样才能让正能量不受限制地流动。
三.稳固能量场:从自我掌控到生命共振
激活正能量后,更重要的是 “稳固”—— 让正能量成为生命的常态,不被外界干扰,不被情绪左右。
而稳固能量场的核心,在于 “自我掌控” 与 “生命共振”。
首先要做到的,是掌控自己的思想。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环境可以强迫你思考你没有选择的想法。
生活中总有负面信息 —— 别人的批评、工作的压力、社会的焦虑,但我们有权选择 “是否接收”“如何看待”。
比如听到他人的评价时,不必急于否定自己或反驳对方,而是客观分析:
“他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有,我可以改进;如果没有,我不必在意。”
遇到痛苦的事时,不要反复回想 “有多惨”,而是主动转移注意力 ——
去看书、运动、和朋友聊天,让思绪从负面情绪中抽离。
掌控思想,还需要我们“审视自己的选择”。
我们当下的生活,其实是过去无数个选择的结果;而当下的选择,又会决定未来的走向。
每天睡前花几分钟回顾:“今天我做了什么选择?这些选择是让我更开心,还是更焦虑?”
比如今天选择 “刷手机两小时”,结果感到空虚,下次就可以调整为 “看半小时书 + 运动半小时”;
今天选择 “和同事争吵”,结果心情糟糕,下次就可以试着 “先冷静再沟通”。
在一次次审视与调整中,我们会逐渐把更多 “爱的意识” 带入选择,让每一个决定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其次,要学会与他人产生 “能量共振”。
一个人的能量有限,但一群人的能量可以相互滋养。
与其论断、批评别人,不如自问如何能够帮助他们,用你的力量、意志和情绪去笼罩他们,让他们成为你能量场中的一员。”
比如看到同事加班,递一杯热咖啡;朋友遇到困难,耐心听他倾诉;陌生人需要帮助,主动搭把手。
当我们用善意对待他人时,不仅能帮对方激活正能量,也会让自己的能量场变得更强大 ——
你能发现他人的美好,说明你内在也有同样的品质。
就像一个温暖的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鼓励,而不是互相指责;遇到问题一起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正能量都会被激发,整个团队的能量场也会越来越强,做事自然事半功倍。
反之,一个充满抱怨、猜忌的团队,每个人的负能量都会相互消耗,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从看见负能量的起点,到清理淤堵、激活正能量,再到稳固能量场,
这不是一个 “一蹴而就” 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练习、不断调整的修行。
或许会有反复 —— 今天状态很好,明天又陷入焦虑;或许会有困难 —— 想改变却找不到方法,想坚持却没有动力。
但请相信,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调整,都是在为内在能量场 “充电”。
当你学会掌控自己的能量场时,你会发现:生活不再是 “被推着走”,而是 “主动向前跑”;
你不再是 “负能量的奴隶”,而是 “自己人生的主人”。
这份轻盈与力量,会带你走向更广阔、更美好的未来。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环境可以强迫你思考你没有选择的想法。
||案例、资料来源于苏祺的《能量场》
||喜欢可以点赞、分享和推荐,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破茧商学府原创,不得擅自搬运到其它平台、端口、渠道。团队会定期检查各种违规侵权现象,一经发现,我们将保留证据并向其追究法律责任,严格处理,望一起塑造良好的原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