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海底捞服务员在脱衣秀肌肉?我却看到整个行业的悲哀与翻车潮…

我第一次刷到海底捞“下海捞”的视频,整个人都愣住了。火锅还没上桌,先被DJ的低音炮震得心口直跳。服务员不再是端菜,而是掀

我第一次刷到海底捞“下海捞”的视频,整个人都愣住了。火锅还没上桌,先被DJ的低音炮震得心口直跳。服务员不再是端菜,而是掀起衣服秀腹肌,舞台灯光比锅底更火热。有人抓手,有人合影,气氛比酒吧还要嗨。那一刻,我才明白,“礼崩乐坏”不再是对道德崩塌的批判,而是当下餐饮行业的流量密码。

01|餐饮业的“擦边狂欢”

这并不是海底捞一家。杭州的烧鸟酒馆里,古风舞者与顾客互动尺度之大,让人怀疑自己到底是在吃饭,还是买票进了一场“艳舞秀”。咖啡馆靠男模级服务员端咖啡,火锅店请肌肉男做“一日店长”,奶茶店现场上演男团秀……

我身边的朋友去过一次夜宵主题的海底捞,回来直呼“值了”:火锅管够,小酒畅饮,还送了免费蹦迪。“吃饭的钱,玩乐的局”,她说。

这就是所谓的“餐饮+表演”模式,表面看是创新,本质却是焦虑。因为价格战玩不动了,食材成本顶不住了,租金和人工一再上涨,老板们不得不寻找更刺激的“卖点”。而流量时代的逻辑很残酷:光靠“好吃”已经不够了,你得“好玩”“好看”“好刺激”,才能杀出重围。

02|海外早已试过的“翻车现场”

可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国外早有类似模式,只是结局并不光鲜。

泰国曼谷那家靠猛男端菜走红的海鲜店,曾经网红打卡无数,如今已永久停业。美国的猫头鹰餐厅(Hooters),主打穿着暴露的女服务员,一度做到全球400多家分店,如今走向破产重组。

为什么?因为“擦边”能带来一时的热闹,却撑不起长期的生意。随着社会观念变化,女性意识觉醒,“物化”的营销方式越来越被抵制。更现实的是,大家终于发现:那些餐厅的食物平庸无奇。说白了,热闹一时,但味道留不住人。

03|餐桌,本该是温情,不是噱头

我常常回想自己小时候的餐桌。那时候的热闹,是大人推杯换盏,小孩抢最后一块红烧肉。油烟缭绕,笑声四起,记忆里最深刻的从来不是舞台,而是一口家常味。

如今的餐桌,却越来越像秀场。有人举着手机等“下一个惊喜”,有人对着舞台尖叫,饭菜反而被遗忘。餐桌不再是温情的连接,而是消费焦虑下的狂欢出口。

04|真正的餐饮,不该跪着讨流量

我并不反对餐饮和表演结合,但我更想追问: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餐桌?

真正能留下的,不是短暂的狂欢,而是值得回味的味道;不是迎合欲望的噱头,而是尊重食客的诚意。狂欢可以制造,但狂欢填不满心。

当一家餐厅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擦边”上,就意味着它对食物本身失去了信心。而一个行业,如果集体押宝在这种模式上,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多么“刺激”,而是让人吃得安心、坐得舒心、记得长久。真正的国际化餐饮,靠的不是表演噱头,而是统一的标准、扎实的品质和经得起考验的味道。

05|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为餐饮的娱乐化欢呼,但明天我们可能为它的低俗化买单。热闹一时不难,难的是把味道做到让人记住、愿意回来。

我始终觉得:一桌饭,可以是人间烟火,也可以是心灵的慰藉。但如果餐桌变成彻底的舞台,那吃饭,就真的失去了它最珍贵的意义。

——————————————————

✨思想,不应有牢笼。

视角,不应有边界。

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撬动认知的杠杆。

愿你我,永远保有打破桎梏的勇气,和看见本质的清澈。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天马行空”的真知灼见。

⟪ 关注我们,拒绝平庸之恶,一起刺破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