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守岁的原因,居然是怕错过一个小品。曾有三个王牌搭档,靠着不一样的表演方式,一同定义了小品的黄金时代。
一、陈佩斯与朱时茂:用戏剧框架支撑起小品的一片天
「队长不要开枪!是我」这句话台词自带音效。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为春晚小品奠定了根基。
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极致反差:朱时茂浓眉大眼特别正气,而陈佩斯鬼头鬼脑全身充满了戏。他们的作品就好像微型喜剧,比如《主角与配角》里身份和服装错位的那种荒诞情况,《警察与小偷》中假警察良心发现的那种微妙之处。
他们的笑料蕴藏在戏的本质当中,不用堆砌网络流行词,仅依靠扎实的戏剧冲突和精准的无实物表演,就能让你笑得流出眼泪。在娱乐化尚未泛滥前,他们用戏剧的尊严,给小品注入了最初的灵魂。
二、赵本山与宋丹丹:将生活毛边熬成欢乐的源
若是说陈佩斯和朱时茂是在演戏剧,赵本山和宋丹丹就是在过生活。
「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71,我75,他是我老公,他是我老母」这段自我介绍至今依旧是经典。从《昨天今天明天》到《说事》,白云黑土系列能够成为经典,原因在于我们好像追一部真实的农村网红成长记。
那些家常话中蕴含着他们的风趣,赵本山那带着些许小狡黠的接话模样,加宋丹丹的犀利吐槽,把普通夫妻相互拆台又相互依靠的事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他们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弄成笑点,让小品从舞台走进家家户户的客厅。
三、赵丽蓉与巩汉林:让“传统艺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戏剧派与生活派之外,赵丽蓉和巩汉林开创了一条跨界融合的独特途径。巩汉林将那种锱铢必较又惧内的小男人,诠释得十分生动,赵丽蓉老师则是那种满含生活智慧又能玩转时尚的顽童母亲!
在《如此包装》里,她能够把评剧改成说唱;在《打工奇遇》当中,她挥笔写下“货真价实”。
绣在艺的锦缎上是他们的笑料,你永远猜不到赵老师下一次,会呈现什么样的才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作品,在欢笑之中蕴含着犀利的讽刺对虚假宣传进行批判、对盲目跟风加以嘲讽。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怀念他们?
这三对经典虽风格不同,但最后呈现的效果一样:陈佩斯和朱时茂靠戏剧的感染力,赵本山跟宋丹丹靠生活的真实感,赵丽蓉与巩汉林靠艺术的匠心。
他们的作品都紧紧扎根于生活,都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最后创造出了超出作品本身的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