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往常一样走出银行,手里提着装满工资的布包,脚步轻快,街上人来人往,没人会想到,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段路。不久后,“女会计携巨款潜逃”的传言像风一样刮遍全城,可真相却被封存在一方冰冷的水泥地下,整整21年。
女会计名叫李扬,她做事认真,性格单纯,总穿着一身朴素的工装,笑起来眉眼弯弯。一次去百货大楼买鞋,她遇见了柜台后的张葆珍,两人聊起家乡,发现竟同是沧州人,异地遇同乡,格外亲切。张葆珍热情健谈,李扬渐渐放下了防备。后来,李扬常被邀请到张葆珍家中做客,与她的丈夫乔世凯也熟络起来。
谁也没想到,这段看似温暖的交往,背后竟藏着冰冷的算计。
年轻的李扬对这对夫妇毫无戒心,闲聊时,她提到自己每月固定的一天要去银行取全厂的工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乔世凯和张葆珍暗暗记下了这个细节。据后来办案人员回忆,那段时间,乔世凯曾多次去银行附近“溜达”,观察李扬取款后的路线。自此一场悲剧,悄然逼近。又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李扬一早去银行取了一万六千多元现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可直到中午,她都没有回到厂里。厂里派人去寻,银行的人说她早已离开,厂长无奈报警,警方封锁了城市主要路口,却一无所获。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者,李扬仿佛人间蒸发。
不久,城里流传起“女会计携巨款逃跑”的谣言,有人说她去了南方,有人说她改了名字。时间久了,连最初愤慨的工友们也渐渐不再提起她。
事实上,只有两个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李扬取完钱后,被乔世凯以“有事商量”为由骗到了家中,刚一进门,一把冰冷的斧头就砸向了她的后脑,她甚至没来得及呼救,之后乔世凯和张葆珍用被褥裹住尸体,在里屋东北角挖了个坑,将李扬草草掩埋,为了掩盖痕迹,他们请工人来铺了水泥地。
此后多年,这间屋子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异味,邻居问起,他们说是下水道返味。他们不停地在屋里撒苏打水、点香薰,还以“地面不平”为由,请人重新打磨过两次水泥地。
一方水泥地,成了李扬沉默的棺材。
时光流转,21年后,一片居民区改造工地上,三名工人敲开一块异常厚实的水泥地面,发现了一具已化作白骨的尸体,穿着打扮,还是二十年前的款式。警方根据地址线索查到了乔世凯家,当他们赶到时,乔世凯已因恐惧服毒自杀,而张葆珍正坐在一屋子哭泣的亲友中,假装悲痛。
被带走审讯时,张葆珍起初坚称与自己无关,直到民警问她:“为什么反复铺水泥地?为什么常年点香?”她才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
最终,她承认了与丈夫合谋劫财杀人的事实,可想而知,等待她的,是法律的严惩。
回顾这起案件,因为技术限制和凶手的精心策划,沉寂了21年,但真相从未被遗忘。一位参与办案的老警察后来回忆:“我们从未停止追查,只是当年条件有限……好在,她等到了真相大白的一天。”
李扬的悲剧,源于她毫无保留的信任,而乔世凯夫妇为贪欲践踏良知,最终毁掉了别人,也毁掉了自己。
如今再提起这起案件,许多人依然唏嘘。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复杂,也提醒着我们:生命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而正义的火种,即便埋藏再深,也终有重见天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