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继才接到了守岛任务,从此驻扎在只有0.0163平方千米的开山岛,而他和妻子这一守就是32年,而他的月薪只有区区150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夏天,26岁的王继才被安排去守开山岛,这个岛面积只有0.0163平方公里,连两个足球场都不到,四面环海,远离大陆,荒凉寂静,岛上没有水、电和通讯,没有树木,石头缝里夹着一些带盐碱味的野草。 守岛人一旦上岛,日常吃喝全靠自己解决,这个任务很少有人愿意接,前后几任守岛人最长不过十几天就离开了。 王继才并不是军人,只是一名普通的民兵营长,他接过这份工作后,带着煤油灯、干粮和几件换洗衣服上了岛,屋子是石头砌的哨所,屋顶破漏,一刮风屋里就灌满了海腥气和尘沙。 他打扫出一块干净的角落,用木板搭起床铺,把行李放好,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孤岛将是他的新家,他的月工资是150元,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点钱难以维持生活,但他没说一句怨言。 一开始,王继才一个人守岛,生活极为艰难,岛上没水,他便在屋檐下接雨水,放几条泥鳅净化,再小心地存进水缸,没有电,他点蜡烛、烧煤油灯,补给船不定期送来粮食,但一遇上风浪,常常要饿上好几天。 有时只能靠石缝里刨出的野菜充饥,岛上没有像样的锅具,他就把旧铁桶锯开烧水煮饭,有一次台风把菜窖的顶盖掀走,岛上储存的红薯被风刮湿,王继才捡回来晒干接着吃,一连三天嘴里都是酸味。 过了不久,妻子王仕花也来了岛上,她是一名小学教师,辞去工作,收拾了简单的家当,带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被,和王继才一起住进了岛上的石屋。 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了开山岛上唯一的居民,他们每天凌晨升旗,巡岛,记录海况,没有标准的旗杆,他就用木头自己凿,没有时钟,他就看着太阳起落判断时间。 岛上没有蔬菜,他们就在屋旁的一小块地里种菜,从陆地上一点一点背土过来,平整土地后种上萝卜、白菜和青菜,没有水源,种菜全靠天上下雨,风大了就用石头把菜地围住,防止被吹走。 他们在石头缝里硬生生开出了二十几块小地块,每一株菜都像孩子一样照看,收成不好,他们就吃腌萝卜、咸菜,几个月难得见一次肉。 有一年冬天,补给船因为天气关系迟迟没来,夫妻俩没有燃料取暖,被窝里冰冷潮湿,王仕花患上了老寒腿,腿疼到晚上睡不着觉,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两人咬牙坚持下来。 岛上的码头坏了,修一次需要四万元,他们自己抬石头、和水泥,一点点砌起来,有一次王继才搬石头不慎摔倒,手腕肿得老高,但还是坚持巡岛,怕耽误了工作。 多年来他们用坏了五台收音机,手摇电话也时常损坏,王继才就在岛上的礁石上刻字,以此排解孤独,有次一艘走私船靠近开山岛,对方上岛后掏出一大叠现金放在他面前。 他家当时盖房子还欠着债,但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坚持把人赶下岛,还有一次,海上突发风浪,一艘渔船在岛边遇险,他不顾危险将渔民救起,也从不收一分钱补偿,他只希望能与人聊上几句,说说话。 父亲病重那年,他接到通知可以请假回家探望,但他最后没走,他说岛是国防的前哨,没人守他放心不下。 他把悲伤写进日记,继续巡逻,几十年里,他写满了几十本日志,记录着每天的潮汐、风向、可疑船只和升旗情况,升旗用的国旗补了一块又一块,最多一面旗上缝了三十八个补丁,那面旗最终被送入国家博物馆。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像往常一样巡岛,走到礁石边的台阶上时突发疾病倒地,等赶到医院,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终年58岁。 他倒下的那天正好是他守岛的第11732天,葬礼那天,当地百姓自发赶来送别,海浪声伴着哭声传出很远。 他被安葬在能看到升旗台的山坡上,王仕花申请继续守岛,如今岛上已经接通水电,建起了新营房,也有了轮换的民兵,但她依然保留着旧习惯,每天清晨升旗,每次巡岛都会在王继才的铜像前停留片刻。 有人曾算过,王继才守岛32年,工资加起来不到6万元,这点钱不够请一位明星唱首歌。 但在王继才的日记中,写着一句话:“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开山岛虽小,但他用一生守住了它,守住的,不只是这片礁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守岛艰苦,为何王继才还“自讨苦吃”?——新华网
1986年,王继才接到了守岛任务,从此驻扎在只有0.0163平方千米的开山岛,而
如梦菲记
2025-07-10 11:24:30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