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一叛徒来找柯麟看病,柯麟当即认出了叛徒,但他没露声色,不慌不忙地给叛

如梦菲记 2025-07-09 16:24:08

1929年,一叛徒来找柯麟看病,柯麟当即认出了叛徒,但他没露声色,不慌不忙地给叛徒看完病,然后以取药为名,暗地里派人通知组织特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深秋,上海法租界的空气中混着湿冷与消毒水的气味,在威海卫路上的达生诊所里,柯麟像往常一样坐诊,诊所里人来人往,街口电线杆上贴着国民党的通缉告示,法租界表面平静,暗地却波涛汹涌。   柯麟自从来到上海后,一边行医,一边秘密担任党的联络任务,中央特科设在上海,他与陈赓保持密切联系,负责监视、递送情报,有时也接收组织安排的重要人物。   这天傍晚,一名中年男子走进诊所,穿着整齐,神情紧张,面色发黄,额头渗出冷汗,柯麟抬头的瞬间,心中一凛,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那是白鑫,曾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几个月前突然叛变。   他泄露情报,导致多名党的核心干部在上海新闸路被捕,不久后在龙华英勇就义,组织早已将他的照片与通报秘密传至各联络站点,叮嘱格外警惕。   柯麟迅速镇定,没有任何异样神情,他继续坐在诊桌后,一边听病人描述病情,一边认真把脉,白鑫患有疟疾,反复寒热,身体虚弱,看得出他已经很久没有安睡过一夜。   他以为自己掩藏得很好,却不知早已暴露在党组织的视野中,这次突然现身诊所,多半是忍不住病痛,冒险求医。   柯麟判断他并未认出自己与组织的关系,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告诉他,必须冷静应对,任何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怀疑。   诊断结束后,柯麟提笔开了药方,药方边角写上了一串代号数字,这是中央特科内部用于识别身份和传递情报的特殊标记,他叮嘱助手去后房取药,实际上是命令交通员立刻通知陈赓所在的中央特科。   交通员是经过多次考验的信使,熟悉线路与口令,他从后门迅速离开,穿过两条小巷,从黄包车后座将情报传递出法租界,转入设在霞飞路的秘密据点。   柯麟则留在诊所,照常接诊其他病人,神情如旧,他知道,从现在开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白鑫如惊弓之鸟,不会在同一地点逗留太久,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其去向。   特科方面迅速组织行动组,对白鑫行踪展开监视,通过跟踪,他的藏身地点被锁定在霞飞路和合坊的一栋公馆内。   那是范争波的宅邸,重兵把守,是国民党特务据点之一,白鑫白天不出门,夜间偶尔露面,外出必有保镖陪同。   特科没有急于行动,他们通过化装成小贩、苦力、车夫等方式,在公馆周围秘密建立了多个观察点。   望远镜、手绘地图、出入记录,所有细节都在一点点拼合,为保证击毙白鑫而不牵连其他人,也为避免引起租界当局干涉,必须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一个多月后,侦察员获悉白鑫将于11月11日夜间由范争波护送,搭车前往车站,准备前往南京汇报行踪。   行动时间与路线全部确定,特科立即调动“红队”成员,分布在和合坊出入口、沿线巷口以及周边楼顶,为应变,还在对面租下民居作为观察与指挥点。   11日夜间寒风凛冽,街道空旷,凌晨时分,公馆大门打开,几辆车缓缓驶出,当车队转入弄堂准备加速时,伏击的红队成员同时出击,枪声划破夜空,数支驳壳枪准确射向目标。   白鑫乘车中的一辆黑色轿车突然停顿,他惊慌失措跳车欲逃,被特科成员发现后锁定,几枪过后,他倒在血泊中,手边还抓着没来得及扔掉的防身手枪,范争波也在混乱中负重伤,被部下拖回公馆。   整个行动不到五分钟,红队成员迅速撤离,上海滩风声鹤唳,法租界巡捕房介入调查,但没有抓获任何人。   第二日,白鑫被击毙的消息传遍上海,国民党震怒,悬赏缉凶,但无从下手,柯麟照旧出诊看病,没有人知道他曾参与一场决定性行动。   这次任务,是中央特科早期斗争中的一次典范,柯麟临危不乱,在关键时刻识破叛徒、冷静布置、精准联络,为组织赢得宝贵的时间。   他没有参与最终击毙,但正是他的冷静识别与迅速传讯,启动了整个锄奸链条,对隐蔽战线的工作者来说,这种看似平静的“看病取药”,实际背负着极大的风险与责任。   柯麟继续以医生身份掩护身份,从上海滩一路走到抗战胜利,再到新中国成立,始终保持低调,直到1950年调往中山医学院任院长,公开身份才逐渐被人知晓。   在他的故乡与工作地,如今仍保存着他的出诊箱和部分信物,那些不起眼的工具,曾在风雨飘摇中担起保命与传信的双重任务。   这不是一场单独的斗争,而是无数地下工作者在黑暗中汇聚的光点,他们的名字未必出现在历史书上,但他们的抉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柯麟的那次“取药”,至今仍是隐蔽战线冷静与果敢的典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华网《隐蔽战线的红色医生柯麟》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