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历年轻人的“收割机”,培训机构“三宗罪”

史海说史 2022-05-25 14:37:13

“为了找工作,贷款两万去学习。结果东西没学到,除了本金还要还一万多的利息。”

“当时承诺高薪就业,还说我帮我找工作,后来一段时间人都找不到了。”

“催债电话打来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家人和女朋友知道。家里没钱,和女朋友的关系也不稳定。”

一些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被一些培训机构所困,而“钱”贯穿了他们陷入培训机构“培训贷”的全过程——因为缺钱,想通过学习技能找到工作赚钱,为支付学费被“引导”借钱,然后还钱、缺钱......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笔者也接触过一些。记得当时在深圳,刚刚从一家销售公司出来,实在心累得很,不想再做这种销售。因为有些销售就是“骗人”,产品明明不行,还要以次充好。在我的理解当中,销售就不是这种“骗人”的把戏,但当整个公司风气都是这样的时候,自己也没法改变,离开就是唯一的选择。

出来之后也急着找工作,面试了一些公司,其中就有一家学历技能培训公司。学员多为刚成年不久,初高中学历的年轻人。有些年轻人确实也挺上进,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一些年轻人却在报名之后发现,课程内容不符合预期。“保就业”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更雪上加霜的是,针对无力支付学费的一些年轻人,这些培训机构就会向学员“培训贷”项目,而很多学员都会选择“教育分期”,因而背负上了自己无法承受的债务,看起来不过就是三四万块钱,可能也就是富人的一顿饭而已。但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来说,这笔钱足以压弯他们的腰。

在培训机构待了没多久我还是出来了,公司跟自己的价值观不符,而是当时职业规划也不清晰,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后来一个朋友还是没有逃过“培训贷”这种套路。他是我合租的一个朋友,后来因为他女朋友过来就搬走了。几年过去了,到现在他还陷在这种债务当中,更可怕的一步其实他没有迈出,这个后文再说。

培训机构“第一宗罪”,诱导贷款

之前我也面试过一家机构,去了才知道其实就是一家皮包公司。我要面试的岗位和他们要提供给我的岗位不一致。然后就诱导说他们的这个岗位怎么怎么好而且他们还提供就业,月薪过万不是问题,我记得好像是软件测试,我说我不懂,HR告诉我说他们提供培训,我问培训多长时间,说是三个月,我一想时间这么长应该不是免费的。就继续问他们这个的具体情况告诉我说需要两万块钱的培训费,没有钱的话他们提供贷款然后从就业后的工资卡里扣。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绝对这种不保险就没去。我躲过去了,结果我的那位朋友却“栽了”!

我那位朋友大专学历,大学时学的是JAVA,其实大学时按他说了基本都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了。理论、技术完全没有学到。毕业后要凭借大学所学的专业找工作,基本不可能。

出于改变现状的想法,他参加了JAVA培训。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是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去培训,学员学完之后,会安排就业,不需要学员自己去找工作”,当时我那朋友还问过我的意见,我说这种的话要慎重,感觉有点不太保险。而且学费2.5万你也没有这个钱。结果就是他参加了,在培训机构推荐的贷款机构贷了2.5万块钱。结果后来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就算有了培训的钱,可是自己的日常开销也是一大笔费用,而且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自己是“零收入”,所以只能刷爆信用卡。

参加了几天的培训之后,他大失所望,按照他的话说就是那些培训老师自己都弄不清楚,完全就是照本宣科,而这样的水平哪里是企业所需要的?

培训机构“第二宗罪”联合网贷平台推出“培训贷”,担保费是否合理?

很多人抨击某宝是吸血鬼,上面费用那么高。作为一个在某普惠待了一年多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某宝真的已经很良心了。除了银行,至少超过市面上90%以上的贷款机构。有人说可以去银行借,银行的钱有多难借你试试就知道了,这里不多说。而贷款机构各种费用比如担保费、保险费加起来一大堆,基本就在高利贷的边缘徘徊,只不过没有越过那条红线而已,不是哪家是这样,而是基本上99%的都这样。

很多培训机构与贷款机构合作颇深,这种状况不是一天两天了。用培训机构的话说就是“你现在交不起钱可以,你先来,等你培训就业以后,找到工作就有收入了,找到工作有收入以后,再把我的学费分期还我”。某种程度上确实给了没钱的人一个去学习改变现状的机会,但更多的人因为高利率被拖进了债务的深渊。

具体表现就是:培训机构作为担保人给你贷款,从而收取担保费用,结构利息就很高了。其实单纯的利率并不高,国家是有规定的,超过那个线那就是违法。但很多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利率可以不高,但我可以加点别的东西啊,像担保费、保险费等等,这就是典型的套路贷。

针对这种套路贷,那该怎么办?老实说很难办,签字是自己签的,人脸识别也是自己的脸,而且有时候怕这种贷款搞不下来,说了一些让风控觉得没啥风险的话(都是机构引导你要这么说),因为如此所以监管部门、公安侦破此类案件的时候也很有难度。

那么担保费是一种什么样的费用?

直接抛出我的结论,“担保费”就是一种巧立名目的费用。从法律上来说不合法,一来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担保费是啥(有贷款经历的朋友可能深有感触),二来很多机构根本不具有做“担保”的资格。那为什么还敢收担保费?只能说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对法律的研究就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培训机构“第三宗罪”,涉及虚假宣传

用我那朋友的经历来说就是,“贷款的2.5万是所有的学费,承诺出去工资就有一万多,但事实上别说一万多的工作,就是跟培训相关的五六千的工作也很难找到。在深圳找个五六千的工作确实不难,但要找跟培训相关的几乎没有,一个本科以上学历就可以筛选掉一大批人”。这就是典型的东西没有学到,还背负了五六万的债务,为什么2.5万变成了五六万,没有工作总得要吃要喝吧,房租什么的也不便宜,况且金融利滚利的速度快的吓人。

培训后找不到工作难道不怕学员闹事吗?其实针对这种状况他们已经想好了办法,国内找不到可以去国外啊。当时我那朋友就告诉我,说年后要去东南亚。我说那边挺落后的还比不上国内,他说那边博彩业很发达而且不犯法,我说千万别干这个容易陷进去。后来他家人死活不让他去,他最后也没去成。要是去了想想今年公布出来的后果都可怕。

改变现状是没有错,但真的特别容易走弯路。刚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很容易被一些机构的虚假宣传带偏,有些考了没有用的证书,有些提升了不被社会认可的学历,这还是好一点的,只是浪费了一些时间。而有些啥也没有得到,或者说得到了一身债。跟培训机构相比,存在着信息上的不对等,根本就不知道“培训贷”的风险,而在培训机构的引导下,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在整体事件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完,实际上自己花的并不多,可是利滚利下来要还的就很多了”我朋友这样说。

0 阅读:266
评论列表
  • 2022-06-20 01:02

    什么时侯才不喷教培,干什么了让人这么意难平,不懂少放!

史海说史

简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