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谁能想到,曾经把"造车盈利"玩明白的理想汽车,三季度直接上演了一出"从云端跌落地

谁能想到,曾经把"造车盈利"玩明白的理想汽车,三季度直接上演了一出"从云端跌落地表"的反转大戏。前脚还是新势力里独一份的"赚钱标兵",连续11个季度盈利的纪录羡煞同行,后脚就交出净亏6.24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去年狂赚28亿的风光简直判若两车。这波操作直接让网友懵圈:理想这是把赚的钱都拿去"渡劫"了? 先上一组扎心数据,感受下理想三季度的"水逆buff":总营收274亿元,同比暴跌36.2%;交付量9.32万辆,同比下滑39%,相当于去年同期卖10辆,今年只卖6辆 。更要命的是毛利率,从去年同期20.9%跌到15.5%,同比少赚了近5个百分点,活生生把盈利的底气给磨没了。 要知道,理想可是曾经的"新势力盈利天花板",靠着L系列奶爸车精准拿捏家庭用户,硬是在全行业亏损的泥潭里杀出一条血路。谁承想风水轮流转,如今轮到理想体验"赚钱如抽丝,亏钱如流水"的滋味,这亏损的锅到底该谁背? 首当其冲的就是MEGA的"召回暴击",堪称三季度最大的"吞金兽"。10月底那场理想MEGA起火事件,直接让理想启动召回,1.14万辆车要更换维修,11亿元的预估成本一股脑全算进了三季度财报里 。这波操作相当于刚赚的利润直接被腰斩,难怪网友调侃:"一辆MEGA的召回成本,够给全公司员工发年终奖了吧?" 更扎心的是,要是剔除这11亿的召回成本,理想汽车毛利率能回到20.4%的健康水平,妥妥的盈利体质,偏偏栽在了突发事故上 。这就像学霸考试时把名字写错,明明会做却丢了分,心疼又无奈。 其次是销量"掉链子",主力车型扛不动大旗了。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同比下滑39%,核心原因是L系列增程车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曾经的"奶爸车护城河",如今被各路竞品围追堵截,比亚迪、问界纷纷加码家庭用车市场,理想的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 。而备受期待的纯电新车还在产能爬坡,订单虽破10万却没法立刻转化为交付量,新旧车型衔接的"空窗期",直接导致营收断层 。 再者,行业"内卷"的大环境也让理想难逃魔爪。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堪称"价格战修罗场",2024年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元,车企陷入"不降价丢市场,降价就亏本"的死循环 。更坑的是,电池成本占了整车成本的40%-60%,车企辛辛苦苦卖车,到头来可能只是在给电池厂商打工,理想自然也躲不过这波利润挤压 。再加上三季度30亿元的研发投入一分没减,一边是收入下滑,一边是持续烧钱,亏损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 不过话说回来,理想这波亏损更像是"转型阵痛"而非"根基崩塌"。989亿元的现金储备堪称"压舱石",足够扛过行业寒冬;纯电车型订单破10万,证明其产品力依然在线;5C超充网络突破3500座,长期竞争力没掉队 。就像网友说的:"理想这是在憋大招,短期亏点钱不算啥,等纯电车型放量了,说不定又能回到盈利快车道。" 其实理想的三季度亏损,更像是新能源行业的一个缩影。这个看似风光的赛道,实则是"重资产、高投入、低利润"的hard模式,哪怕是曾经的盈利标杆,也可能因为一次召回、一波竞争就陷入亏损 。现在的车企们,就像在钢丝上跳舞,既要保持创新速度,又要控制成本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翻车。 总的来说,理想三季度的亏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外+转型"叠加的短期阵痛。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淘汰赛里,谁还没经历过几次"渡劫"呢?期待理想后续能理顺产品节奏,把亏损的窟窿补回来,毕竟新势力的盈利故事,还得靠它继续书写。【来自懂车帝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