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界岭”!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关于勘察加半岛归属及乌第河争议区范

逸梦庐 2025-07-09 14:50:41

“漫长界岭”!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关于勘察加半岛归属及乌第河争议区范围的疑问,至今仍萦绕心头。

三百多年前的尼布楚谈判,乌第河争议区域的具体位置始终模糊不清。清朝与沙俄以外兴安岭为界,但其东部界限究竟是北支还是南支,说法不一。令人费解的是,大清帝国曾慷慨地割让了贝加尔湖附近广袤的土地,甚至连谈判所在地尼布楚周边的大片区域也拱手相送,为何独独对这片看似不大的区域争执不下?乌第河流域面积约六万多平方公里,而围绕它的争议却远超其本身的规模。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归属中国,以北归属俄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区域被暂时搁置,留待日后商议。这条长达七百多公里的外兴安岭,东西走向,位于黑龙江以北。其南北两支之间,有一条长约四百五十公里的河流——乌第河,发源于外兴安岭南北支的交汇处,最终流入鄂霍次克海。北支外兴安岭延伸至楚科奇半岛,南支则较短,止于鄂霍次克海。条约中,乌第河流域被定义为“待议区域”。

一些清代史学家指出,《尼布楚条约》拉丁文本中提到的“待议区域”,指的是外兴安岭南北支之间的大片土地。他们认为,这片区域西起外兴安岭北支,东至楚科奇半岛,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堪察加半岛也包含其中。他们的论据是,如果“待议区域”仅指乌第河谷地带,那么以清朝一贯的大方作风,根本无需与沙俄反复磋商。毕竟,清朝已割让了尼布楚周边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此,有人推测,清朝所指的“待议区域”并非仅指乌第河谷,而是包括外兴安岭南支以北至北冰洋,东至白令海峡的广大地区,涵盖堪察加半岛和整个乌第河流域。

自《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两国再未就“待议区域”进行过讨论。乌第河,也称兀的河、乌底河或无底儿河,位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历史上曾属中国,元朝时属开元路,明朝时设立兀的河卫,隶属奴儿干都司。外兴安岭,俄罗斯称之为斯塔诺夫山脉,是北冰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外兴安岭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直到1858年5月28日,《瑷珲条约》签订,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罗斯。至此,《尼布楚条约》中关于外兴安岭以北“乌第河待议区”的条款已失去意义,这片区域最终归属俄罗斯。此后,大多数地图也采纳了俄方的说法,即“待议区域”仅指乌第河谷地带。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等曾经的中国内陆河流如今成为中俄界河,而外兴安岭以北的“乌第河待议区”则更加遥远,这条河流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历史的遗憾挥之不去,但我们仍需向前,永远铭记外兴安岭这片曾经属于中华故土的美丽土地。

0 阅读:60
逸梦庐

逸梦庐

逸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