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敢造反?因为他掌握了唐军一半的兵力,以及河北道的财政大权。
唐玄宗时期,帝国的骑兵总数约为8万,而安禄山控制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就拥有3万精锐骑兵。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招降纳叛,收编了8000名来自同罗、奚、契丹等部族的士兵,组建了一支名为“曳落河”的强悍骑兵队伍。“曳落河”意为勇士,这支部队的加入,使得安禄山手中的骑兵数量几乎占据了整个唐军骑兵力量的一半(范阳6500骑,河东14000骑,平卢10800骑)。仅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不够,充足的资金和粮食供应也至关重要。
安禄山巧妙地将权力和财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同时负责三镇的财政、农业、水利、交通以及少数民族事务等要职,这些部门都掌握着巨额财富。 河北道上缴的赋税,大部分都被他秘密截留。据《资治通鉴》记载,河北道的年税收约为200万石粮食,全部落入了安禄山的口袋。
此外,他还积极发展商业贸易,派遣商人从事对外贸易,大量输出丝绸、铁器等商品,并倒卖貂皮、人参等珍贵货物,每年获利数百万贯。 甚至,他还有能力预先制作百万件华丽的官服和饰物,以备日后赏赐之用。 为了确保粮食供应,安禄山还在河北这片粮仓地区推行军屯制度,大量种植粮食,积蓄军粮。
值得注意的是,安禄山能够将边防部队逐渐变成自己的私人武装,也离不开唐玄宗的纵容和支持。在天宝十三年入朝时,他便借着军功的名义,将2500多名部下提拔为各级军官,其中将军五百余人,中郎将二千余人,这些都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