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5日中午,李克农骤然昏倒在家门口。
这位杰出的革命者,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芜湖,自幼聪颖,一路求学,从私塾到教会中学,逐渐形成进步思想,积极投身社会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他参与创办民生中学,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力量,之后在情报领域取得非凡成就。
1929年,遵照周恩来指示,他与钱壮飞、胡底组成秘密小组,潜伏于国民党特务机构内部,获取关键情报,被称为“龙潭三杰”。1931年顾顺章叛变危机中,他临危不乱,成功护送周恩来等领导人脱险,避免了巨大损失。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负责情报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调查部部长,继续为国家安全默默奉献。
命运在1957年10月25日给他带来了严峻考验。突发脑溢血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情况危急。周恩来总理迅速行动,调集全国顶尖神经科专家全力抢救。经过三天三夜的紧张治疗,依靠中医针灸和汤药,他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即使在病危之际,他还惦记着工作,醒来后便要求笔纸,记录重要的情报线索。
康复后,李克农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1960年,妻子赵瑛因病去世,他强忍悲痛,继续忙碌于国家事务。1961年,战友陈赓逝世,他珍藏的茅台酒始终未开封,将思念深藏心底。1962年初,旧疾复发,他仍然不肯休息,最终在查看情报资料时倒下,手指在床单上留下了“情报”二字,带着未完成的使命离开了人世。他留下的铁盒中,装着妻子赵瑛的顶针和战友的打火机,象征着他对亲人和战友的深厚感情。李克农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