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晓菲报道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常见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综合中毒科主任刘天明提醒,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生活中多种场景均存在安全风险,需格外警惕。
据介绍,燃气热水器安装不当或老化、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灶及煤炉取暖、停车时长时间开启空调、燃气泄漏未及时发现等,是家庭中常见的中毒场景;而火锅店通风不良、老旧KTV及网吧通风系统故障、地下车库发电机工作时,也易引发公共场所一氧化碳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40倍,吸入后会迅速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组织器官严重缺氧;且因无警示气味,吸入时往往毫无察觉,等出现症状已达中毒程度。
刘天明表示,中毒症状按轻重可分为三级: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10%~30%)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中度中毒(30%~40%)会出现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嗜睡、意识模糊、心率加快;重度中毒(40%`60%)则会深度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死亡率极高,幸存者还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婴幼儿中毒症状不典型,哭闹不止或异常安静,家长需格外警惕。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迹象,现场急救要抓住黄金4分钟。首先,应立即开窗通风,切断燃气来源,切勿开关电器;然后,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安全区域,解开衣领保暖;轻拍重呼判断意识,无反应无呼吸时立即心肺复苏;即使患者看似恢复,也必须送医,警惕2~60天“假愈期”后的迟发性脑病。等待救护车时,若患者呕吐,需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
针对冬季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刘天明提醒,使用燃气时保持通风,安装排风扇;每半年检查燃气管道和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严禁装在浴室;厨房、卧室安装报警器并定期换电池;密闭车库不长时间发动汽车,停车开空调留缝;普及预防和急救知识。孕妇、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对缺氧更敏感,中毒风险更高,需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