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日本对中国的渗透,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瞎折腾,而是憋着坏水的长期计划。远在 1901 年,上海就冒出了个东亚同文书院。打着 “研究中国文化” 的幌子,干的全是间谍的勾当。这所机构足足存在了 45 年,硬生生培养出 5000 多个 “中国通” 间谍。 他们跑遍中国的山山水水,记下来的民俗成了分化民众的套路,画下来的路线成了日军的行军图,摸清的物产数据成了日后掠夺的清单。这种 “用学术遮羞” 的把戏,直到今天还在玩。 要说渗透的狠角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绝对排第一。 1906 年成立的这家公司,表面上是搞铁路、开矿山的正经企业,背地里却是日本在华最大的情报窝点。底下的调查部招了几千号专业人员,简直是无所不查。 东北的煤层有多厚、河流什么时候涨水,地方官的脾气好不好、军政部门的文件怎么流转,全被他们记在档案里。他们甚至花大价钱收东北当局的废文件,从字缝里抠中国的应对策略,为 1931 年的柳条湖事件铺好了路。 现在日本企业在华设的 “调研部门”,换汤不换药,把矿产数据换成了产业链核心技术,把官员档案换成了行业人脉图谱,照样在耍小聪明。 非法测绘这事儿,日本一百年都没停过。抗战时期,日军手里的中国地图邪乎得很,村口的老槐树、山间的小溪流都标得清清楚楚,比中国军方自己用的还精准。 冈村宁次当年偷走的华中地形图、佐佐木到一窃走的两广军事地图,全是潜伏人员装成旅行者、学者,一步一步测出来的。现在他们换了马甲,打着 “考古”“地质勘探” 的旗号接着干。 几年前江西抓了两个日本测绘的,他们带的设备能精准定位,标注的敏感区域,正好对着我国的重要军事设施。更要命的是,现在他们还用上了卫星、无人机,把地面测绘搬到天上,搞起了 “天地一体” 的偷情报套路。 战争结束后,渗透的战场直接转到了经济和科技领域。 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企业打着合资建厂的旗号,拼命挖中国国企的技术骨干。借着 “技术交流”“联合研发” 的名头,偷偷摸走了我国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的核心工艺。 有个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是这么偷走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活塞技术,转头就在国际市场上打压中国企业。到了新能源、半导体这些新兴领域,他们更贼了。 要么抢着注册专利设壁垒,要么高薪挖走技术人才,甚至还资助中国高校的研究项目,表面是支持学术,实则是引导研究方向跟着他们的产业走,顺便把好苗子拉进自己的情报网。 最近日本搞了个大动作,成立了国家情报局,把各个部门的情报资源全整合起来。这哪儿是搞情报,分明是把对华渗透变成了 “官民一体” 的系统工程。 他们借着中日民间交流的机会,在环保、公益领域设据点,偷偷接触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打听地方政策的执行细节。甚至还资助特定群体,想搅乱中国的社会舆论,制造认知分裂。 日本的渗透网早就不是零散的 “钉子” 了,而是贯穿百年、连成片的立体网络。从军事到经济,从科技到文化,从地面到空中,方方面面都藏着他们的手脚。他们以为这套把戏能一直玩下去,却忘了中国的国家安全防线早就越筑越牢。 反间谍法越来越严,全民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技术防控越来越先进,各个部门联手打假。那些藏着的 “猫腻” 正被一个个揪出来,那些隐蔽的通道正被一层层堵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