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OpenAI宣布推出Aardvark,一款基于GPT‑5的“代理式安全研究员”智能体,目前已开放给部分合作伙伴进入内测。

Aardvark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开发团队和安全工程师以规模化、连续化的方式发现并修补软件漏洞。考虑到每年成千上万的新漏洞出现在企业和开源代码库中,防守方面临极大压力。OpenAI表示,Aardvark旨在“倾斜这场攻防的天平”,让防守方拥有更强工具。

核心功能
仓库全量分析:Aardvark首先分析整个代码库,生成威胁模型(threatmodel),理解项目的安全目标与设计。
提交级扫描:当新的commit被推入,Aardvark会对比已建模型,扫描漏洞;首次接入时,也会追溯历史提交。
验证机制:检测到的漏洞会被送入沙箱执行验证,以确认是否真的可被利用,从而降低误报。
补丁提议:通过集成OpenAICodex,Aardvark可自动生成修补方案,并以PullRequest形式提交供人类审查。
兼容开发流程:可无缝对接GitHub、开发管道、现有工作流,旨在“安全增强”而非拖慢开发速度。
实际效果
在内部基准测试中,Aardvark在“金标准”仓库上识别了约92%的已知及人工注入漏洞,效果显著。
在开源项目中,Aardvark已发现数个漏洞,同时披露多项CVE编码。
意义与背景
随着软件成为各行业基础设施,漏洞也构成系统性风险。2024年即报告有超过40,000项CVE。
Aardvark的出现,标志着一种“防守优先”的AI模式:从被动扫描转为持续监控+自动修补。其设计理念是,安全工具必须像开发工具一样,嵌入日常开发、不断自我运行。
目前,Aardvark处于早期内测阶段,OpenAI邀请有兴趣的组织或开源项目申请参与。未来,OpenAI还计划为部分非商业开源仓库提供免费扫描服务,以贡献软件供应链的安全。
Aardvark不只是一个新产品,而是OpenAI向“专业安全市场”迈出的关键一步。若其表现如宣传所言,它可能改变安全团队的工作方式:从人力主导走向AI辅助、从事后响应走向实时监控。安全工具的“革命”或许正在发生。(转载自:AI普瑞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