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彭雪枫思路不同,彭吃了骑兵的亏后,下血本也搞个骑兵团,相当威风,据说打得日伪军屁滚尿流。后来这个团并入华野特纵,在淮海战役后期追歼国军坦克,成就一段佳话。在成立特纵时,陈锐霆回忆粟特别交代,特纵有坦克、骑兵,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点还是发展炮兵。 彭雪枫,1907年出生在河南南阳镇平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靠祖父教他识字,脑子却特别灵光。后来在天津、北京读书,接触了进步思想,1926年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红军时期,他胆子大、心思细,1930年当上红三军团的教导员,后来升到师政治委员,拿过二等红星奖章。长征路上,他指挥娄山关战役,带着部队抢占制高点,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到了抗日战争,他当上新四军第四师师长,面对日军骑兵的机动优势,步兵老是被压着打,憋屈得不行。 他琢磨着,不能老这么被动挨打,干脆自己搞个骑兵团。1941年8月,他在江苏淮宝县岔河镇把骑兵团建起来,砸了3万华北币买马买装备,还从各旅抽调骨干,凑出四个大队。刚开始,战马少得可怜,战士们连马都骑不稳。他找来曾在新疆干过骑兵的周纯麟当团长,硬训了半年。1942年夏天,这支骑兵团在泗县东北部干了一仗,埋伏好后一波冲锋,砍得敌人乱七八糟,歼敌300多。后来1944年8月的小朱庄战斗,骑兵团夜里摸进干河道,杀了个出其不意,歼敌千余人,还活捉了敌副司令王忠鼎。彭雪枫管这支队伍叫“红色哥萨克”,名头响得很。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县,家里条件比彭雪枫好点,1925年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学了点系统知识。1927年加入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打了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时,他当新四军第一师师长,黄桥战役靠夜袭打垮敌人,开辟了苏北根据地。他的打法灵活,专挑敌人的软肋下手。到了解放战争,他当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苏中、宿北、鲁南战役都干得漂亮。1947年鲁南战役,他缴了24辆坦克、217门火炮,攒下特种兵纵队的老底子。 1947年3月,他在山东沂南县苍子坡村建起华东野战军特纵,把骑兵、炮兵、坦克捏一块儿。资源紧巴巴,他跟陈锐霆交代,坦克、骑兵都得有,但炮兵是重头戏,特别是榴弹炮,得优先搞起来。他算得很清楚,现代战争火力为王,炮兵能远程砸烂敌人的阵地。淮海战役时,特纵的炮兵硬是把敌军防线轰成渣,步兵往前冲才顺畅。这决策牛就牛在看透了战场的本质,硬是用火力补了装备的短板。 彭雪枫的骑兵团和粟裕的特纵,出发点不一样。彭雪枫是吃了日军骑兵的亏,咽不下这口气,非得搞个骑兵团扳回一局。他看重机动性,平原上骑兵冲起来快,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组建骑兵团花了大价钱,训练也下了狠功夫,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1944年8月河南八里庄战斗,他带着骑兵团围歼敌军李光明部,最后一波冲锋干掉千余人,可惜自己中了流弹牺牲,年仅37岁。他这团后来并进华野特纵,算是个延续。 粟裕呢,眼光更长远。他不是没骑兵,特纵里也有骑兵团,但资源不够时,他果断把炮兵放首位。1947年4月,特纵从沂南移到莒北大三户,炮兵分散支援步兵,火力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淮海战役后期,特纵骑兵团还追着国民党残部打,绕到坦克侧后,用手榴弹炸履带,缴了一堆装备。但粟裕心里清楚,骑兵再威风,也不如炮兵管用。他的特纵到1949年扩到2.2万人,炮兵团就有6个,火力强得吓人。 彭雪枫的骑兵团在抗战中成了新四军第四师的招牌,震慑了不少敌人。他牺牲后,这支队伍并入华野特纵,1948年冬在淮海战役追歼国民党坦克,靠着机动性和当年“雪枫刀”的底子,干得挺漂亮。粟裕的特纵更不用说,淮海战役靠炮兵砸出胜利,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全歼74师,1948年的济南战役拿下重镇,战绩硬邦邦。1950年特纵番号没了,部队改编成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粟裕1955年评了大将,排在开国十大将第一。 俩人的路子,一个靠骑兵扬名,一个凭炮兵翻盘。彭雪枫的骑兵团威风一时,粟裕的特纵火力定乾坤,谁更强还真不好说,得看战场咋变。
粟裕与彭雪枫思路不同,彭吃了骑兵的亏后,下血本也搞个骑兵团,相当威风,据说打得日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7-10 16:08:19
0
阅读: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