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靠压低油价拖垮了苏联,如今想故伎重演对付中国,这招还能奏效吗?新加坡总理

非常盘点中 2025-07-10 15:14:35

美国当年靠压低油价拖垮了苏联,如今想故伎重演对付中国,这招还能奏效吗?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一番话,他认为如果美国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中国,结果只会是失败!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联合沙特故意压低国际油价,让苏联卖油换钱的路子被砍断。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油价从 30 美元暴跌至 10 美元,其外汇收入锐减 70%。 没有足够的外汇,苏联连粮食和先进技术都买不起,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走向解体。这招确实狠,但放到今天的中国身上,恐怕就不灵了。 中国和苏联的经济结构完全不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 13 年居世界首位,占 GDP 比重达 27.7%。 中国不仅重工业强大,轻工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也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最完整的供应链。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科技封锁打压中国,结果却导致自身通胀飙升,供应链紊乱。正如李显龙所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美国无法像孤立苏联那样孤立中国。” 在能源方面,中国的情况也与苏联大相径庭。苏联是石油出口大国,油价下跌直接断了其财路。而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2023 年原油进口量达到 5.2 亿吨,占全国总消费量的 70% 左右。压低油价对中国来说反而是利好,能降低进口成本。 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023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 35%,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连续多年全球第一。JESO 浆态床加氢技术的应用,更是改写了能源格局,减少了对高品质重质原油的依赖。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保障,苏联解体前,外汇储备严重不足,无法应对经济危机。而中国截至 2023 年底,外汇储备规模达到 32380 亿美元,相当于约 15 个月的进口支付,远高于国际警戒标准。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仅规模大,还实现了多元化,包括黄金和其他资产。同时,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外部经济压力的能力。 科技自主创新,是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另一张王牌。美国当年通过技术封锁削弱苏联,如今对中国也采取了类似手段。但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为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 12.42%,蝉联第一。中兴、小米也跻身全球前十。中国芯片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不断突破,2023 年实现了 7 纳米工艺量产,5 纳米生产线已在上海试跑。这些成果表明,中国在科技领域正逐步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国际环境的变化,也让美国的老办法难以奏效。当前全球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美国单方面施压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中国与俄罗斯、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多元化,减少了对单一来源的依赖。中国推动的 “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这种合作模式与苏联的军事结盟截然不同,让美国的 “围堵” 策略难以实施。 李显龙的话之所以有说服力,还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与苏联在战略上的根本差异。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 “和平共处”,不搞军事扩张,而是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影响力。 中国的军费占 GDP 比重始终控制在 2% 左右,远低于苏联时期的水平。这种理性的发展策略,让美国无法通过军事施压让中国 “自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美国当年拖垮苏联的方法,是建立在苏联特定的经济结构、能源依赖和国际环境基础上的。而今天的中国,在经济、能源、科技、外交等多个方面都与苏联有着本质的不同。 美国若执意用老办法对付中国,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加速自身衰退。正如李显龙所说:“时间在中国这边,如果美国不调整策略,最终被‘熬死’的可能是自己。” 美国真的能复制当年的成功吗?或许,历史的答案已经在风中飘荡。

0 阅读:251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