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盯着俄乌战争、中东战争,却忽略了日本。曾在二战后承诺 “专守防卫” 的国家,近年来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战舰建造、军事预算增长和战略布局调整,其动作之密集、野心之显露。 短短 4 年时间,日本已连续建成并下水 11 艘此型战舰,第 12 艘 “龙田” 号也于 2025 年 7 月 2 日完成下水仪式。这艘 5000 吨级的多功能护卫舰,不仅强调隐身设计和自动化操作,还具备模块化系统配置,可发射远程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 日本计划在完成首批 12 艘建造后,再追加 12 艘改进型,总数量将突破 22 艘,其目标直指构建新一代水面舰队骨干力量。这种批量造舰的节奏,在全球主要海军中极为罕见,凸显出日本海上力量的扩张野心。 除了战舰生产,日本的军事预算也在持续攀升。2025 财年防卫预算达 8.7 万亿日元,较 2024 财年增长 9.4%,连续三年突破历史新高。 这笔资金主要投向三大领域:一是提升防区外远程打击能力,投入近 6000 亿日元研发高超音速导弹和卫星星座系统。二是大批采购武器装备,包括 3 艘新型护卫舰、1 艘潜艇、F-35 战斗机及无人机。三是强化太空和网络作战能力,预算增幅分别达 115% 和 29%。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防卫预算占 GDP 的比例已从 2023 年的 1.19% 提升至 2025 年的 1.8%,尽管尚未达到美国要求的 3.5%,但增速之快已引发周边国家担忧。 日本的军事扩张不仅体现在装备数量上,更体现在战略布局的调整。在西南诸岛,日本正加速构建 “西南电子岛弧”,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和电子战部队,并计划向石垣岛、宫古岛增派数百名步兵,强化对东海和台海方向的控制。 2025 年 6 月举行的 “富士综合火力演习” 中,日本首次展示了改进型 12 式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并模拟了夺岛作战场景,其针对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日本还首次在国内进行远程导弹发射训练,88 式地对舰导弹的射程覆盖周边海域,进一步凸显其进攻性军事姿态。 美日军事合作的深化,为日本军事扩张提供了外部支撑。美国不仅在日本部署 F-35 战斗机、升级驻日美军装备,还与日本推动 “单一战区” 概念,试图将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等地区整合为一个作战体系,实现情报共享和军力联动。 日本的新型驱逐舰装备的 AN/SPY-7 雷达深度接入美军协同交战系统,可实时接收美军预警数据,成为美国在亚太反导网络的海上前哨。这种深度绑定不仅让日本获得先进技术支持,也为其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发展进攻性力量提供了借口。 日本军事扩张的背后,是其政治右倾化和修宪野心的驱动。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渲染 “中国威胁”,试图修改和平宪法,扩大自卫队行动范围。 2022 年出台的新版 “安保三文件” 明确提出发展 “对敌打击能力”,为部署远程导弹和参与海外作战铺路。自民党更将 “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写入竞选纲领,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巩固其在东海的非法主张。 日本的军事扩张,已经对地区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其战舰数量的快速增长、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以及与美国的军事一体化,打破了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 日本试图将自身军事化与美国的 “印太战略” 捆绑,通过构建排他性军事集团,在亚太地区制造阵营对抗。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也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使东亚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前沿。 当日本的军事力量不断膨胀,周边国家该如何应对?这场看似低调的军事扩张,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地区不稳定的导火索?俄乌战争和中东冲突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不应忽视日本的动向。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本月9日,日本自卫队一架YS-11EB电子情报收集机在东海上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