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了?福建舰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背后反映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中国海军对下一代航母标准的深度思考。这艘8万吨级的巨舰,正站在中国航母发展的十字路口。 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8万吨级航母,福建舰的诞生,确实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按理说,为了展示实力,福建舰应该尽快服役才对,但殊不知,它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为后续更先进的航母积累发展经验。换句话说,福建舰的交付时间越晚,中国下一艘004航母的性能就越强悍! 为啥这么说呢?看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就知道了。官方数据显示,这系统理论上能保证4000次使用无故障,比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蒸汽弹射器(故障率20%)强太多了。 但问题在于,福建舰用的是常规动力,而电磁弹射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这就导致它的电力系统始终处于“紧绷”状态,甚至经常出现弹射千次就电量告罄的状况。这与中国海军的远洋目标,自然是不符的,所以,福建舰的定位,估计就是为了验证电磁弹射技术在常规动力上是否可行。 再说了,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已经明确将核动力、全电推进、电磁弹射作为下一代航母的核心标配。中国海军要是想在未来海战中不落下风,肯定不能在技术代差上吃亏。就像当年苏联为了研发核动力航母,先造了“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积累经验一样,中国也在走类似的路子。目前,中国的核动力破冰船项目已经立项,预计2025年前后就能下水,这其实就是在为核动力航母做技术储备。 从战略需求来看,中国海军正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福建舰虽然能搭载70多架舰载机,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但它的常规动力限制了续航能力,无法长时间在远海部署。 而核动力航母就不一样了,理论上可以无限续航,这对于维护中国在南海、西太平洋等地区的海洋权益至关重要。而且,核动力航母的全电推进系统能为未来的电磁炮、激光武器等定向能武器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未来战舰”。 更关键的是,一支满配的福建舰航母战斗群总成本高达1600亿元,而中国每年的国防预算扣除其他军种和日常开支后,实际能投入到海军舰队建设的预算可能仅够支持1-2支航母战斗群的发展。与其把钱花在量产福建舰上,不如集中资源研发更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毕竟,在未来海战中,质量永远比数量更重要。 而且,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虽然先进,但目前能适配的舰载机主要还是歼-15和歼-35。而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已经开始测试F-35C和MQ-25无人加油机的协同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要想在舰载机领域实现超越,就需要研发更先进的隐身舰载机和无人机。这就要求下一代航母必须具备更强的电力供应和航空作业能力,而福建舰的常规动力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一直是“小步快跑”。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每一步都是在积累经验、突破技术瓶颈。福建舰的出现,其实是为了验证电磁弹射、全电推进等关键技术,为下一代航母的研发扫清障碍。 说白了,福建舰就像是中国航母发展的“过渡型选手”。它的存在不是为了成为主力,而是为了验证技术、培养人才、探索战术。当核动力破冰船的技术成熟,当全电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得到验证,当隐身舰载机和无人机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的下一代航母自然会横空出世。 到那个时候,福建舰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它不会再有第二艘,因为中国海军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遥远的深蓝。
双厂造舰创纪录!五航母压阵太平洋,中国改写海权规则2025年,中国干了一件让
【14评论】【16点赞】
L①④↘②①Y
航母啊兄弟,下水既服役吗?那是对舰上4,5千官兵的生命不负责任!
做个金木水土的人
福建舰是模板,29年3搜同款完工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