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距离不到100米时,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他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也未有的战绩。 这名创造奇迹的战士叫宋岭春,当时的军事专家认为,步枪打飞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飞机速度快、高度高,普通步枪的有效射程根本无法构成威胁。即便在世界军事史上,这样的战例也极其罕见。 然而宋岭春做到了,这不是运气,而是长期训练和精准判断的结果。他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困的山村,从小跟随父亲进山打猎。山里的生活让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打飞鸟、打野兔都是家常便饭。 更重要的是,山地狩猎让他学会了预判目标的运动轨迹。飞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不亚于低空飞行的飞机,要打中快速移动的目标,必须计算提前量,还要考虑风速、距离等因素。 1942年,17岁的宋岭春参加了八路军。部队领导很快发现了他的射击天赋,不仅给他配发了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三八大盖步枪,还让他参加专门的射击训练。这支步枪在当时是稀缺装备,足见部队对他的重视。 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时刻发生在1943年的一个傍晚,几架日军战机突然从西边低空飞来,对八路军驻地进行扫射。战士们正准备吃饭,毫无防备。按照规定,遭遇空袭时应该立即隐蔽,不得开火暴露目标。 但宋岭春没有跑,他迅速趴在一片草丛里,用草茎遮住头部,只露出一只眼睛紧盯天空。他看到一架日机在盘旋时高度下降,驾驶舱里的飞行员探出头来观察地面。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飞机离地面只有不到100米,正好在步枪的有效射程内。宋岭春深吸一口气,稳住肩膀,瞄准飞行员的位置。第一枪打偏了,敌机迅速拉高。 但几秒钟后,这架飞机又折返回来,而且飞得更低。透过瞄准镜,宋岭春能清楚地看到飞行员的头部。他再次屏住呼吸,扣动扳机。这一次,子弹准确地击穿了座舱玻璃,命中飞行员的颈部。 失去控制的飞机在空中摇晃了几下,随即一头栽向地面,在村外的山坡上爆炸起火。其余几架日机见状,慌忙掉头逃离。一场原本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空袭就这样被化解了。 战后清理现场时,从飞机残骸中找到的飞行员尸体证实了这一战果。子弹从颈部贯穿,一击致命。消息传开后,整个部队都沸腾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按照军纪,面对空袭时擅自开火是严重违纪行为,可能会暴露部队位置,招致更大的打击。连队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处理。 最终,营指挥官拍板决定:虽然宋岭春违反了纪律,但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冷静、技术和勇气值得嘉奖。这一枪不仅击落了敌机,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日军知道八路军不是好惹的。 宋岭春因此荣立“战斗大功”,并被调入狙击小组执行特殊任务。在后来的战斗中,他继续发挥神枪手的特长,多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战友们回忆,他作战时异常冷静,从不浪费子弹,每一枪都经过精心计算。 抗战胜利后,宋岭春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军旅生涯,而是转业到地方,在一个粮站当管理员。他很少对人提起那段传奇经历,即便有记者采访,也只是淡淡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但老百姓没有忘记他。在山东栖霞一带,宋岭春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老人们说起这事,总是充满自豪:“咱们的兵就是厉害,小鬼子的飞机照样能打下来!” 宋岭春的这一枪,不仅击落了一架飞机,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志气。它告诉侵略者,哪怕装备再先进,也敌不过保家卫国的决心。这种精神,正是抗战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军人的血性。一个18岁的年轻人,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冷静和勇敢,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人民战争”的威力。 信源:中国新闻网——“天生”的神枪手:创造“步枪打飞机”的人
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7-07 01:50: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