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寒冷得让人直打颤,很多朋友裹得跟个粽子一样,手脚还是冰凉,后脖颈老是觉得漏风,实际上,除了多穿点衣服,我们身上本来就有一些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的位置,平时有事没事掐一掐这6个“阳气窝”,就好像慢慢把身上的“小火炉”调大了。今天,木子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几个地方,还有怎么运用它们。

一、上肢部分
阳池穴
把手背向上,手指微微往上抬一抬,手腕的地方存在几道褶子,在离手背最近的那条横纹中间,存在着一个小窝窝。
当看手机时间过长时手指会发凉,不如搓搓虎口持续两3分钟,暖流便顺着手臂慢慢蔓延开来,人也就随之放松了下来。

阳池穴归属于三焦经,是阳气汇聚之地,常常对此处进行按揉,能够用来推动气血往末梢运行,让手变得暖和,两只手轮换着去做,每一侧做个两3分钟,直接搓热手背也是可行的。
合谷穴
当将拇指和食指并拢时,可看到虎口那块肉鼓起来的地方,那就是合谷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合谷穴,这条经络气血比较充裕,对这个部位进行揉按,能够帮助推动全身气血的循环,身体就会自己慢慢暖和起来。

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尖轻轻地去按压,要是有酸胀的感觉那就到位置了,按压1分钟后休息一下,重复多次。
二、下肢部分
足三里
把膝盖弯曲起来,找膝盖外侧的那个小坑(外膝眼),从这里往下量四个手指并拢的长度,在小腿骨外侧一指宽的地方,便为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而且脾胃一直被叫做气血生成的根基,民间存在这么一句老话说,“常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长久持续揉此部位,能帮助提高气血水平,让身体更可以抵御寒冷。
就是用拇指按压,或者用空心拳捶打,有酸麻的感觉就可以了,每次揉上五到十分钟,如果有条件的话,用艾条温灸一会儿,那暖意会更加充足。
涌泉穴
当脚趾往内勾的时候,脚掌前面会凹下去一块,在脚底前3分之一的位置,那就是涌泉穴。

涌泉为肾经的起始穴位,依传统观念来说,肾内蕴藏根本的阳气,按揉此穴可助于将上浮的虚火向下引导,温煦双腿与双足,对于脚部发凉、睡眠不安稳等情况具有一定舒缓之功。
我通常是泡完脚趁着温热的时候,用手掌去揉搓右脚底的涌泉穴,揉到发热之后再换左边来搓,直接拍也是可行的。
三、腰腹部分
关元穴
肚脐正下方,距离是四指并拢处,在于肚子的中线上。

关元穴就好像身体储存元气的小库房,处在靠近丹田的那个位置,常常把这个部位弄温暖一些,对调脏腑是很有好处的,腹部发凉的情况也可以慢慢好转。
双手手心相对搓热,立刻轻轻捂在小腹的关元穴上面,接着用掌心顺时针慢慢揉按3分钟,让这份温暖慢慢透进去,会挺舒服。
命门穴
后腰部位,和肚脐相对应的位置,脊柱所形成的那个凹陷的地方就是。

命门被看作人体阳气的根本所在。暖暖这里,就像是给身体贴上了一个暖宝宝。
先把手掌搓热,立刻捂在命门和两侧腰眼的位置,利用手心的温度去养那个地方,要不就用手掌在后腰的部位上下揉搓,揉到发热之后放松就行。
四、几个实用的方法
每天花上大分钟,看看电视、放松的时候又或者睡前随便按动几下,一旦形成习惯,身体就会更听从你的意愿。
按揉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追求疼,有酸、麻、胀、热的感觉就行,不要让自身受到伤害。
搭配呼吸来进行操作,吸气的时候处于放松状态,呼气的时候轻轻按压,让气血依照节奏流动。
饮食方面要远离生冷的东西,平时可以适量吃些生姜、红枣这类温和滋补的物品,平日里多活动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体内的暖和劲才能够保持得更长久。
希望这几个小细节能帮助你暖暖地度过冬天,因为每个人身体的反应不一样,你可以多去尝试,找到适合你的那种取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