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

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下巴,因为漫山遍野都是人,比蚂蚁都多,基辅战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这场战役的结果让很多军事专家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当时苏军在人数上并不处于明显劣势,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切的根源可能要从希特勒那个备受争议的决定说起。 原本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逼近莫斯科,按照原计划应该一鼓作气拿下苏联首都。 但希特勒却突然改变主意,下令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围攻基辅。 这个决策在当时就引起了德军内部的激烈争论,不少将领都觉得应该先打莫斯科,但希特勒却坚持认为乌克兰的资源对德国更重要。 苏军这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斯大林对德军的战略意图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他始终认为德军的主要目标是莫斯科,不愿意相信基辅会成为主战场。 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多次请求突围,都被斯大林驳回,甚至还收到了"不准后退一步"的死命令。 这种固执在现在看来真的让人难以理解,毕竟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一味地死守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德军的钳形攻势实施得相当成功。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从北面南下,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从南面北上,就像两把锋利的钳子,慢慢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合拢。 1941年9月14日,这两支部队在洛赫维察会师,彻底完成了对苏军的包围。 此时的苏军已经陷入了一个直径约150公里的巨大包围圈中,想要突围变得异常困难。 包围圈形成后,苏军并没有完全放弃抵抗。 第21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中将的指挥下,集中8个步兵团在狭窄正面发动突击,一度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第37集团军则依托第聂伯河防线,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为其他部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 不过这些局部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整个战役的走向,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 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最后也陷入了德军的包围。 在舒梅伊科沃树林,基尔波诺斯上将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图皮科夫少将下达了最后的命令:"烧毁密码本,各部队自行突围"。 巴格拉米扬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带领一支部队沿着沼泽地带艰难突围,很多士兵因为饥饿和疲劳倒下了,能够活着逃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这场战役对苏德双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德军来说,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俘获了大量苏军,但也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等到德军在10月份发动"台风行动"时,苏联的冬天已经来临,严寒给德军的进攻带来了巨大困难。 后来很多军事历史学家都认为,基辅战役是德军"赢得战役却输掉战争"的开始。 对苏军来说,基辅战役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他们吸取了宝贵的教训。 在后来的战争中,苏军更加注重灵活机动的战术,不再盲目死守。 同时,这场战役也激发了苏联人民的抵抗意志,很多原本对战争持观望态度的人都纷纷加入到抗击德军的行列中来。 如此看来,基辅战役确实是一场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战役。 它不仅展示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包围战的新特征,也反映了战略决策对战争走向的重要影响。 希特勒的固执和斯大林的误判,最终导致了66万苏军被俘的悲剧。 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士兵的生命和家庭的破碎,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现在,在基辅附近的第聂伯河畔,矗立着一座"哭泣的母亲"雕像,它不仅是对这场战役中牺牲士兵的纪念,也是对战争的无声控诉。 每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想起那段惨烈的历史,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毕竟,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宝贵的了。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0
用户10xxx80
2025-11-27 20:06
这文章就是来自英国人写的,就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