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朝鲜战争
1950年,毛主席从苏联发回电报:海南岛作战计划推迟。谁料,韩先楚一意孤行要攻打
1950年,毛主席从苏联发回电报:海南岛作战计划推迟。谁料,韩先楚一意孤行要攻打海南岛,三番五次发紧急电报,更想不到,就是他的坚持,让我们今天可以随时去海南旅游。韩先楚出生在1913年的湖北红安,那地方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家里没啥钱,早早出去放牛帮人干活。十二三岁学了编竹器的手艺,勉强混口饭吃。后来到武汉码头扛包,背着重货来回跑,手上全是老茧。1927年黄麻起义闹起来,他跟着当地农民协会干活,帮着守村子挡地主。次年加入反帝同盟,分传单贴标语,鼓动大家反抗。1930年他参加孝感游击队,入了党,从底层士兵干起,在黄陂孝感山里打游击,设伏抓敌军小队。1931年他当上独立营排长,在罗山搞游击,夜里爬着摸敌营扔手榴弹。1933年进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从排长升营长。长征从河南罗山出发,在桐柏山冲国民党封锁,掩护主力过河。独树镇打仗,他指挥营队雪地挖壕守阵地,用机枪打退三个团。葛牌镇负伤还指挥,调整火力点帮领导脱险。到了陕北,参加劳山直罗镇战役,摧毁敌碉堡。抗日时期,他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平型关设伏堵日军车队,冲下去刺杀敌兵。1938年当六八九团团长,长乐村白刃战守阵地。1940年任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指挥邯长公路破击,炸桥截军火。解放战争,他率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鞍海战役侧翼包抄,塔山阻击筑工事反击国民党。平津后南下衡宝,在山里包围敌主力缴装备。从战士到副司令员兼军长,他一步步积累经验。韩先楚的成长轨迹就是从穷小子到高级将领的过程。他经历的那些战役,让他学会了怎么在复杂环境下打胜仗。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一场场下来,他的指挥能力越来越强。尤其在东北和华中,他带的部队总能抓住机会,转败为胜。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在海南岛的决策打下基础,让他敢在关键时候站出来。1949年底,韩先楚带四十军到雷州半岛,准备解放海南。他组织部队练海上技能,熟悉风浪,修船加固。士兵每天操练划船射击,适应渡海环境。同年十月,三野在金门登步岛渡海失利,损失大。毛主席从苏联电报指示,需等登陆艇,战役推迟。二月,叶剑英开会传达,延到六月,要各级告诉战士。韩先楚回营地后,继续让部队训练,没传达推迟。他算着四月风向好,拖下去敌军有准备。他发第一封电报给四野,称部队能渡海,请战。没回音。司令部叶剑英邓华都同意延期。三月三十一日,以四十军党委名再发电报,说条件成熟。还是没人理。四月七日,他自己署名发给十五兵团四野军委,提四十军可单独主力渡海,甚至越级上报。这些电报打动林彪,林彪说服毛主席。四月十日,军委下令十五兵团渡海。准备中,韩先楚挑首批指挥员,干部回避,他宣布自己第一个报名,其他人跟上。四月十六日,战役启动,四十军六个团乘四百艘木帆船出发。登陆后在滩头压制敌火,推进内陆。澄迈美亭黄竹打仗,包抄摧毁敌堡垒。士兵翻丘陵追敌。在渡海前,韩先楚组织先锋营和加强连先行登陆,建立桥头堡。这些小部队用木船偷渡,避开敌舰,抢占滩头,为主力铺路。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协同,四十军主攻北岸,四十三军南岸。敌军有飞机军舰,但解放军用帆船灵活机动,避开炮火。战役中,十五兵团邓华统一指挥,韩先楚执行具体战术调整,确保部队协调。主力渡海那天,海面风浪大,船队分散前进。四十军登陆临高角后,迅速展开,摧毁敌防御。推进到琼山,围歼残敌。整个过程,解放军损失小,敌军溃散。五月一日,全岛解放。这场战役证明了用木船也能打赢渡海战,韩先楚的坚持起了关键作用。海南岛解放后,巩固了南大门。六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抗美援朝,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指挥四十军在温井设伏,拦头截尾歼南朝鲜师。第二战役德川攻击,摧毁敌阵地。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渡河扑议政府,进入汉城占市区。一月四日志愿军进汉城,他指挥部队设哨巡逻。汉江南岸守二十三天,抵敌进攻。第五次战役,突敌纵深切补给,缴装备。战役后,回国任中南军区参谋长,后调福州军区司令。毛主席指定他去福州,他服从上任。组织海防演练,加强战备。韩先楚的军事生涯从底层起步,到指挥大兵团。他参与的战役多是关键转折点。晚年在北京,有人问心得,他说让对手不知实力。1986年十月三日病逝,享年七十三。骨灰放红安烈士陵园。他的事迹激励后人,体现坚持和智慧。海南岛战役的意义不只解放土地,还开了渡海作战先河。韩先楚的角色是推动者,但整个胜利是集体努力。十五兵团其他领导如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也贡献大。他们统一指挥,避免混乱。战役中,先锋部队的偷渡很重要,分散敌注意,为主力创造机会。
美国彻底摊牌了?!美专家认为:“假如中美开战,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
美国彻底摊牌了?!美专家认为:“假如中美开战,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不敢跨越。”对此,金一南早有表示:“中国人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站起来了!朝鲜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同时为我国赢得了最起码百年的和平。”美专家认为,他们所指的“战胜中国的法子”,本质上是想动用远超常规的军事手段,而那条“不敢跨越的红线”,正是中国捍卫主权的坚定底线与不惜一切的决心,这种顾虑,早已被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写进了历史答案。金一南的判断一针见血,1950年,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战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彼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志愿军装备是“小米加步枪”,面对的却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但当第一批志愿军战士踏过鸭绿江时,就宣告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彻底结束。长津湖战役中,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整连战士保持战斗姿势冻成冰雕也未后退,上甘岭战役,美军倾泻十八万发炮弹,志愿军却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这场立国之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基辛格曾困惑志愿军为何能以劣势装备不败,答案就是“钢少气多”的精神。战争胜利后,美国不得不将新中国视为平等对手,连其盟友也开始主动与我国建交。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为我国换来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苏联的一百五十多个援助项目,正是在这种信任下落地,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如今美国专家的顾虑,本质是忌惮中国传承至今的斗争精神,从鸭绿江到如今的国防线,中国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敢于亮剑的底气从未改变。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妄图触碰中国红线的行为都注定失败,这既是朝鲜战争留下的启示,更是当下中国的底气所在。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来美国人是惧怕中国人的,这幅漫画就诠释了一切。这幅漫画出自美国人之手是针对朝
原来美国人是惧怕中国人的,这幅漫画就诠释了一切。这幅漫画出自美国人之手是针对朝鲜战争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恐惧而画,长津湖的“冰雕战士”极大震撼了美军这时的美军连将军都给予“冰雕战士”鞠躬行礼。虽然他们把这位志愿军战士画的脸部有一点狰狞,但是敌方的画家却把志愿军战士画的高大威猛犹如一头雄狮般的形象表现的如此形象,画家把美国兵描绘的犹如老鼠般的懦弱和恐惧,看来美军的朝鲜战争失败是有道理的。这幅漫画估计至今让美国大兵自己看来心里就不由的发怵,所以美国人只尊重强者!
53年,毛主席见到“打坦克英雄”: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1953年,我国参加抗美援
53年,毛主席见到“打坦克英雄”: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1953年,我国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回到国内,受到中央的邀请去参加国庆观礼。此时,毛主席见到了“打坦克英雄”,知道他的名字后,觉得不妥提出给他改名的想法。这个打坦克英雄的名字就叫苏吊蛋,他生在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以前的村子里有个讲究,孩子名字起得越粗糙,孩子就越好养。所以他的父母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在1945年之时,他虽然只有16岁,但是没有半点儿犹豫就加入了红军。很快在1948年之时,他参加了太原战役,在这一次的战斗中,他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勇猛。大腿都被敌军的子弹射穿了,还在血泊中坚持着战斗,立下了一等功。太原解放不久后,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也传来,新中国成立了。此时,苏吊蛋和很多战士一样,觉得自己留在军队中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就离开了队伍。可不成想,在1950年后半年,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的指令,很多战士们得令归队,非常积极地加入了志愿军行列去参加朝鲜战争了,苏吊蛋也是其中的一个战士。此时我们对战的是美国,而当时美国在军工方面已经很先进了,什么坦克大炮都配备得极为齐备。所以这次的战役,志愿军们没有再用老的那一套打法,而是让一批战士训练为了坦克炮兵,苏吊蛋就是坦克炮兵中的一员。经过训练后,他就快速上阵了,刚刚上阵不久后,就是激烈的甘凤里战役,之所以激烈,是因为对面派出的不是一般的部队,而是素有美股王牌之称的“海军陆战队”。他们除了开着飞机和大炮,就是坦克。苏吊蛋此时看着行驶过来的坦克,一声令下就将炮弹砸向了对面,很快的敌人的第一辆坦克就直接报废了。之后,苏吊蛋有了信心,所以在二三辆坦克开过来之时,他也非常大胆地下令继续拿炮弹砸他们。谁知,在一顿操作中炸毁了敌军的指挥车。这下美国大兵彻底乱了阵脚,这一战他们大败。就这样,苏吊蛋就成了部队里公认的“打坦克英雄”。毛主席也听到了他的英勇事迹,所以在志愿军回国后就一直在找机会见见这个小英雄。“你叫什么名字啊?”主席一看到就非常热情地与苏吊蛋攀谈起来,对方也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其实主席也知道苏吊蛋家里给他起这个名字的用意,不过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太雅观,所以就说出了帮苏吊蛋改名字的想法。苏吊蛋一听,能让伟人给自己改名字,当然是开心的事情,于是他很激动地表示愿意。主席想了一下,想着给他改一个相近的名字,于是就脱口而出三个字“苏兆丹”。苏吊蛋一听,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当下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了,从此他之前的名字就在没有用过了。1955年,苏兆丹从部队转业,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上班,他每每听到工友们叫自己的名字时,就会想起1951年的那天,主席亲切地为他改名的场面。这段美好的回忆跟随了他一生。参考资料:记者观察:毛主席为我改名字
16 岁就奔赴朝鲜!志愿军女护士杨志亲历上甘岭战役,67 年后女儿帮补医学院毕业证明
当来访的老师们看到杨志的档案,得知她是从朝鲜战场下来后不久便考入学校时,不禁感叹:“刚从战场上下来,得有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静下心来参加考试,并且考上。从“小胖”到杨...滕玉平回忆,“她说最惨烈的就是上甘岭战役。...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此战,将志愿军英勇奉为壮举,言外之意是被打服了,此战更是中国的崛起之战。1950年8月27日那天起,美军的飞机就跟没人管似的闯进东北领空,安东、临江这些边境城镇成了轰炸目标,当天就有13架次B-29轰炸机和P-51战斗机来回扫射,3个老百姓被炸死,21人受伤,火车机车、卡车炸坏了7辆,民居塌了一片,安东一位马老太太的女儿和三个外甥全死在轰炸里。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两个多月里,美军远东空军足足出动151批次、上千架飞机,侦察、轰炸、扫射就没停过,宽甸县一次扫射就打死4人、伤7人,周恩来三番五次抗议都没用,这哪是“不会打过来”,分明是已经打上门了。更露骨的是6月27日,朝鲜内战刚爆发两天,杜鲁门就下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还大言不惭说要“联合国托管台湾”,直接干涉中国统一,这野心藏都藏不住。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更是彻底撕开了朝鲜战场的防线,“联合国军”一路往北冲,10月初就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当着杜鲁门的面狂言“中国人根本不敢出兵,他们近代就没打赢过仗,出兵就是找着回石器时代”,这话里的嚣张劲儿,简直没把新中国放在眼里。当时美军西线第8集团军、东线第10军分兵推进,陆战1师这种王牌部队都压到了鸭绿江边,炮弹都快落到中国境内了,还说“不会打过来”,未免太自欺欺人。真等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美军才知道自己踢到了铁板。第一次战役就把冒进的“联合国军”打懵了,第二次战役直接收复平壤,让美军遭遇“陆军史上最大败绩”,布莱德雷都不得不承认“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碎了,他根本斗不过彭德怀”。最狠的是长津湖战役,九兵团十几万将士没换冬装就往零下三四十度的盖马高原冲,隐蔽行军10天把陆战1师团团围住,4000多人冻成冰雕都没退,最终把这支王牌部队逼得从海上狼狈逃窜,光志愿军就牺牲了9800多人,其中大半是冻死的。要知道当时美军一个军有7000辆汽车,志愿军38军才100辆,27军只剩45辆,还没等开几天就被飞机炸得所剩无几,这种装备差距下能打赢,简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第三次战役志愿军直接打过汉江,兵锋直指汉城,李奇微刚上任就被逼得下令弃城,他在回忆录里写满了沮丧:“韩国士兵坐着卡车疯跑,没武器没秩序,就想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连南朝鲜军长白善烨都差点被活捉,还是美军顾问把他抱上吉普才逃掉,自尊心碎得一地都是。美军后来总算摸出点门道,却发现志愿军专挑夜里摸黑赶路,熟悉地形还耐得住饿,仗着近战把美军缠得没法呼叫空袭,泰勒将军都头疼:“敌人太狡猾,贴得太近,炮兵和飞机根本不敢开火,怕连自己人一起炸了”。《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里那段比喻最实在:“志愿军像守家的旅馆主人,把阵地摸得透透的,我们倒像寄人篱下的过客,除了火力啥都没有”。打了两年九个月,美军终究还是坐到了谈判桌前,克拉克成了美国史上第一个在没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他在回忆录里写满失望:“这真是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这场仗打下来,美国人硬是写了3000多本著作复盘,不是因为闲得慌,是真被打服了。《最寒冷的冬天》里就说,对美国人来说这是“历史黑洞”,可对中国来说,这是真正的崛起之战——近代以来被列强随便拿捏的日子,从志愿军把美军打回三八线那天起,就彻底结束了。之前英国人罗素还说“中国人骄傲到不肯打仗”,美军也以为新中国好欺负,结果志愿军用冻得硬邦邦的土豆、简陋的步枪,硬扛住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那些说“不出兵也没事”的,怕是没见过美军飞机炸塌的民居,没听过边境百姓的哭声,更不懂这场仗的意义——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家门口不再有炸弹落下,是为了让世界知道新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美军后来那么多著作夸志愿军英勇,说白了就是承认:这个曾经被他们看不起的国家,靠硬骨头赢得了尊重,这仗打出了中国的底气,也打出了真正的崛起。
1951年7月27日,美军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来,可炮兵没接到命令,都不敢开炮。千
1951年7月27日,美军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来,可炮兵没接到命令,都不敢开炮。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小战士站了出来,高喊一声,“我来开炮,大不了枪毙了我!”朝鲜战场上,美军坦克正逼近志愿军阵地,炮兵们握着炮闩却不敢动,因为没接到上级命令。军令如山,擅自开火就是违反纪律。可眼看着战友就要陷入险境,一个年轻的炮长做出了惊人决定。这一炮打出去,要么立功,要么军法处置。他赌上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这个年轻的炮长叫苏吊旦,1929年生在山西太原一户穷苦人家。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从小调皮捣蛋,贱名好养活。1937年日军打到山西,父母在战乱中丧生,四个弟妹也接连病死,只剩他一人在乱世里讨饭度日。1945年,16岁的苏吊旦参加了八路军。在二姐夫这位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他找到了革命队伍,成了山西吕梁军区十七支队的侦察兵。入伍没多久,他就参加了一场伏击战,第一次扣动扳机击毙了两名日军。从那以后,这个瘦弱的少年开始在战火中成长。1948年太原解放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在一次冲锋中,苏吊旦腿部中弹,被送进医院。可他在病床上躺不住,伤口刚结痂就偷偷溜回战场。狼坡山战斗中,敌人一座机枪堡垒火力凶猛,十几名战友倒在冲锋路上。苏吊旦带着五名战士再次发起进攻,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火力点,夺回了阵地。战斗结束后才发现,他腿上又添了好几处枪伤。就这样,他立了一等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吊旦所在部队改编为志愿军炮兵31师401团。他原本是步兵,可在炮兵训练中表现出色,百发百中,上级就批准他转为炮兵,当了炮长。1951年初,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份,部队作为第一支反坦克炮兵部队开赴朝鲜。1951年7月27日,炮兵31师在金化以北甘凤里阻击美军海军陆战队。这支美军是参加过中途岛、冲绳岛战役的王牌部队,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战前首长反复强调,美军火力强大,炮兵不能轻易暴露火力点,必须等命令才能开火。战斗一打响,美军先用飞机轰炸,接着大炮轰击,把志愿军阵地炸得天翻地覆。炮火刚停,二十辆坦克就冲了上来,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步兵。苏吊旦趴在炮位后面,不断向上级报告敌人距离:一千米、八百米、六百米。可通讯线被炸断了,联络员还没回来,命令迟迟下不来。坦克越来越近,已经冲到四百多米的地方。按规定,反坦克炮暴露位置后很容易遭到敌人集中火力反击,所以必须统一指挥才能开火。可再不开火,步兵阵地就守不住了。其他炮手都看着苏吊旦,手指扣在炮闩上,却不敢动。擅自开炮是违反军纪的,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苏吊旦知道后果,开炮就是违抗命令,轻则降职,重则军法处置。可他也知道,不开炮战友们就危险了。他一把推开炮手,跳到炮位上,扯着嗓子喊了那句话。话音刚落,他就拉动炮闩,第一发炮弹呼啸而出,直接命中最前面那辆坦克。有了第一炮,其他炮手也不再犹豫,四门大炮同时开火。苏吊旦自己装填、瞄准、击发,一连打出五发炮弹,五发五中,击毁一辆、击伤一辆。其中一辆正好是敌军指挥坦克,指挥车被毁,剩下的坦克乱了阵脚,掉头就跑。这一仗,志愿军击毁美军坦克五辆,歼敌两千多人。战斗刚结束,团首长就跑到炮兵阵地问是谁先开的火。苏吊旦以为要被处分,坦然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没想到首长不但没批评他,还夸他打得好,机动灵活。战后,苏吊旦被授予国际二等功和打坦克英雄称号,从炮队队长晋升为排长。1951年10月,苏吊旦作为英雄代表列席政协会议。会上讨论要不要取消军服衣领和衣兜来节约布料,他提出意见说北方冬天冷,战士们需要衣兜暖手。毛主席肯定了他的建议,还问他叫什么名字。当听到叫苏吊旦,主席笑着说这名字有点不雅,就叫苏兆丹吧,又多又红,吉祥如意。从此,苏吊旦有了新名字。战争结束后,苏兆丹被送到辽阳进修。1955年学校撤销,他原部队还没回国,只能转业回老家。他去了狄村砖厂当工人,把勋章藏在箱底,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功劳。在厂里,他永远是干活最卖力的那个人,推土、搬砖、出窑,什么累活都抢着干。1961年,苏兆丹发现副厂长安排亲戚白拿工资不干活,就向上级举报。副厂长记恨他,找借口把他开除了。他回到生产队靠掏粪为生,日子过得很苦,可他从不后悔,也从不向组织要待遇。1978年,原部队终于找到了他,为他平反,安排到太原耐火材料厂工作。1992年退休后,他住在简陋的平房里,每月拿着几百块退休金过日子。21世纪初,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50周年,有关单位发起找英雄活动,隐姓埋名近50年的苏兆丹才被人们知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向组织表明身份,他红着眼眶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过得好太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伸手。他还说,名字是毛主席起的,影响了自己一生,永远是主席的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