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用绣花针“排毒”,毁掉一根手指

用绣花针挑水泡、挑刺似乎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可东阳的温先生因为干这事,不得不面临截肢的局面。

一根绣花针惹的祸

前些日子,左手食指严重红肿积脓的温先生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

经检查,X光片显示他的食指骨质已被破坏,软组织严重感染甚至积气,面临截肢的风险。

更令人揪心的是,检查发现温先生的血糖高达33.16mmol/L(正常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4.9%,这是一个长期血糖控制极差的指标。

“目前,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先为他紧急抗感染和降血糖,待身体状况稳定后,再进行截肢手术。”东阳市人民医院手外科周聿姗主治医师说。

听到这个结果,病床上的温先生后悔不迭,连连感叹:“后悔呀,后悔呀!”

据了解,一个月前温先生的左手食指被铁丝刮伤,他就自行用家中的绣花针扎破皮肤意图“排毒”。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伤口,一次看似“经验老到”的自行处理,结果伤口非但没好,反而急剧恶化,这才选择来到医院。

绣花针背后隐藏的三大风险

生活中,许多人对手上长的水泡、小刺扎伤等,第一反应就是找根缝衣针或绣花针挑破它。这种做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1.感染扩散:家用的绣花针未经严格医学消毒,可能携带多种细菌。当用它刺破皮肤时,相当于为这些细菌打开了一条通往身体深处的路径,极易引发严重感染,从局部红肿发展为积脓、蜂窝织炎、骨质破坏等。

2.组织损伤:非专业人士无法掌握下针的深度和角度,极易损伤深部的血管、神经和肌腱,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情。

3.全身性并发症:若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脓毒症,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感染,死亡率极高。

尤其警惕!这两类人是“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变差、感觉迟钝。这意味着:伤口更难愈合、感染风险激增、不易察觉等。从一个小伤口发展成难以控制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由于身体抵抗细菌的能力本就薄弱,任何微小的伤口都可能成为严重感染的突破口。

微小伤口的正确处理步骤

记住,对待任何打破皮肤完整性的伤口,首要原则是:清洁、消毒、保护。

1.清洗: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冲掉表面的污物。

2.消毒:使用碘伏(对组织刺激性小)或75%医用酒精由伤口中心向外周轻柔擦拭消毒。

3.保护: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保持干燥清洁。

自行处理后,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请不要犹豫,立即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1.伤口红肿、疼痛持续加剧或范围扩大。

2.有脓液流出或闻到异味。

3.伤口周围出现“红线”并向肢体上方蔓延。

4.出现发烧、发冷等全身症状。

5.伤口内有异物无法自行取出。

6.伤者本身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