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其实越南的野心,80年来没变过,如今苏林重提胡志明可见一斑 2025年8月,越

其实越南的野心,80年来没变过,如今苏林重提胡志明可见一斑 2025年8月,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在首尔公开表示,要实现胡志明“比肩世界列强”的愿景。 这番话听起来气势磅礴,但细想一下,越南真有这个底气吗? 别被越南今天的体量糊弄了,它对“做大做强”的执念,比想象中要久远得多。 从千年前的“南进运动”,到20世纪的奠边府战役,再到今天的“竹子外交”,这条线从没断过。 说到底,越南不是不想做大国,只是一直卡在“做得像”的阶段。 这股野心最早能追溯到10世纪脱离中国统治之后。那时候的越南,就开始了“南进”扩张,一步步吞下占婆王国,还把湄公河三角洲收入囊中。 嘴上说着“朝贡”,心里却想着称“南天中华”,摆出一副小中华的派头。 到近代,这种自我认知被两场战争彻底点燃。1954年,越南在奠边府一战击败法国,成了亚洲第一个正面打退欧洲殖民帝国的国家。 接着1975年,美国也被迫撤军,越南终于统一。这一连串的胜利,让越南进入了自我膨胀的阶段,觉得自己已经站进了强国俱乐部的门口。 但胜利越多,欲望也越大。1978年,越南一头扎进柬埔寨,妄图搞个“印支联邦”来当地区老大。 结果军费开销暴涨,占了财政的六成,经济差点崩盘。这次“硬上”失败,直接把越南推入了改革开放的轨道。 1986年,越南开启“革新开放”,说是战略选择,其实是被现实逼的。那时候的GDP只有中国的五十分之一,差距摆在眼前。 但这并不代表越南放弃了野心,只是换了种打法。不再硬碰硬,而是学聪明了,用经济、外交、制度包装自己,继续走“强国梦”的路线。 到了苏林这一代,越南的“竹子外交”算是包装得最漂亮的一套说法。外交像竹子一样柔韧,但根要扎得深。 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多头下注,2024年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和美国签半导体合作备忘录;2025年又为特朗普集团在岘港的项目开绿灯。就是“谁都不得罪、谁都要捞一把”。 而对内,苏林也没闲着。大刀阔斧地开始体制改革,2025年把63个省压缩成34个,县级行政区直接砍掉,部委也从18个精简到14个。 再加上一轮又一轮的“反腐无禁区”行动,越南正在集中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为未来的大棋局布局。 可架势摆得再足,底子还是会露出来。别看越南在半导体领域动作频频,跟美日韩都套了近乎,但现实是,自给率只有1.2%。设备、技术、研发全靠进口,连最基础的光刻机都得靠外援。 更麻烦的是,越南经济的命根子,其实还拽在中国手里。中国已经连续15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而越南的出口产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零部件。 比如三星手机,看着是越南制造,其实核心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一旦供应链出问题,越南这些“产业成绩单”就得打折。 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大胡志明市计划”,想把胡志明市和周边两省合并,对标上海,听着挺气派,但现实是,这块区域的GDP总量才666亿美元,不如中国的南宁市。 再看土地政策,一些地方征地补偿才12到30美元一平方米,引发不少民怨。发展红火,但民生没跟上,社会矛盾就容易被激化。 这些现实问题,越南不是没看到,但选择了“缝隙操作”。用灵活的外交去填补硬实力的不足,用行政整合去弥补产业短板。 这种策略短期内确实能换来国际曝光度和一些资源,但长远来看,没有自主的产业链和内生动力,国家发展就像盖在沙滩上的高楼,风一吹就得晃。 从胡志明到苏林,越南80年来一直想走上一条“由小而强”的路。方式换了,但目标没变。 一开始靠武装斗争,后来靠多边外交和经济开放,野心一直都在,只是包装越来越精致。现在距离2045年建国百年还有20年,这二十年,是越南实现梦想的最后窗口期。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不减少对外部特别是中国的依赖,不缓解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发展失衡,那么“比肩列强”就可能始终停留在话语层面。 靠投机加缝隙操作撑起的大国梦,再怎么修辞,也逃不过一个硬道理:国家地位,最终得靠实打实的实力来背书。 苏林的话或许是越南战略意志的宣言,但更可能是现实瓶颈前的一次“自我打气”。 空有野心,不如多练内功。这是越南真正要面对的时代考题。

评论列表

bydagl
bydagl 2
2025-11-04 18:06
南下吞并,才能成就霸业
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 2
2025-11-04 17:51
它要是把两广的GDP强行加进去,离“列强”不远了,也离“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省”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