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气温一高,脑梗就多。最近医院急诊室排满了人,医生一句话扎心了:“高血压的,天气热

气温一高,脑梗就多。最近医院急诊室排满了人,医生一句话扎心了:“高血压的,天气热宁可少动,也别犯这3个错。”到底是哪3个错?很多人还天天在做。   高温对血管的刺激,比你想象的大。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就大。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差,血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最怕突然来个猛的。脑梗,往往就是这么被“热”出来的。很多人不当回事,结果就是一场急救都来不及的悲剧。   第一种错,是热天猛喝冷饮。很多人觉得天热就该喝冰的,越凉越爽。可对高血压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冰水进肚,肠胃血管突然收缩,交感神经被激活,血压马上升高。原本就不稳的血压,瞬间被“拱”上去,血管一紧,脑梗风险立刻飙上来。别以为自己年轻不怕,现在脑梗发病年龄已经越来越低了。   第二种错,是天一热就拼命出汗。很多人一热就说“出点汗排毒”,结果不是在太阳底下暴走,就是空腹跑步。出汗本身没错,但高血压的人身体调节差,水分和电解质一丢,血液就变稠了。血流变慢,血栓更容易形成。再加上脱水后血压可能突然升高或降低,血管耐受不了,脑梗说来就来。医生最怕看到的,就是一个高血压病人,顶着烈日跑步,嘴边还说“我在锻炼”。   第三种错,是靠自己调整药量。天气热了,有些人觉得血压低了,药可以少吃,甚至不吃。还有些人觉得天气热反而压力大,自己多吃点降压药“保险”。这种“随心所欲”的吃药方式,是脑梗的高发源头。降压药从来不是看心情吃的,气温变化对血压有影响,但也要医生来判断怎么调整。私自减药或加药,可能直接引发脑供血不足,轻则头晕,重则昏迷,抢救都是争分夺秒。   天气越热,对高血压的考验越大。平时不觉得,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尤其是脑梗,发作快、后果重,很多人都没机会第二次抢救。医生才会说,热天宁可少动,也别犯这3个错。不是不让你动,是要你动得对,动得安全。   那到底该怎么动?最安全的方式,是早上六七点钟,天气还没热起来的时候,室内拉伸、轻微散步,20分钟以内。不要出汗太多,不要心跳太快。运动后别马上洗凉水澡,别马上喝冰饮。保持身体“温和过渡”的状态,是高血压人群最稳妥的方式。   除了运动,饮食也要特别注意。天气热,很多人食欲不好,干脆不吃。这是另一个大坑。高血压人群一旦血糖过低,身体应激反应会让血压波动更大,脑部供血也更不稳定。三餐一定要吃,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可以吃点绿豆汤、苦瓜,但不要把这些当“神药”。它们能清热,但不能降压。降压,靠的是规律吃药和生活方式,不是靠哪一个食物。   很多人怕吃药,觉得吃多了肝肾受不了。可真正让你肝肾出问题的,是血压没控制住。高血压本身不痛不痒,可它在破坏血管的速度是悄无声息的。一旦破坏到脑部、眼底、肾脏,后果就是不可逆的损伤。宁可每天吃药,也别等到脑梗住院才后悔。   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天气再热,空调不能乱吹。很多老年人舍不得开空调,结果中暑加血压飙升;也有些人开空调开太低,温差过大,血管一收缩,结果还是血压波动。最理想的室内温度是26℃左右,既能避暑,又不会让血管“受惊”。晚上睡觉时尤其要注意,别让冷风直接吹身体,也别整晚不开空调闷着,保持恒温是关键。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没事,直到出事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高血压不是小毛病,它是脑梗的“死对头”。只要你血压在波动,脑子里的血管就随时可能出问题。尤其是夏天,血管状态最不稳定。医生才会反复强调一句:高血压的人,宁可少动,也别乱来,别犯这3种错。   不怕你现在没感觉,就怕你明天醒不过来。控制血压,是场持久战。别和自己的命赌。哪怕你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别让一个不小心,把全家的天都塌下来。夏天到了,脑梗的危险就在身边,别再自以为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