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惊!大连女子花520元买13两松子仁,转头发现被“托儿”围猎:40元一两的“天价

惊!大连女子花520元买13两松子仁,转头发现被“托儿”围猎:40元一两的“天价”竟藏三重骗局! “本想给妈买袋松子仁补营养,没想到稀里糊涂掉进坑里!”大连市民潘女士的遭遇,戳中了无数路边购物者的痛点——10月21日,她在甘井子区珍珠泉路路边问价松子仁,摊主一句“50算你40”,让她误以为是40元一斤,称重后却被索要520元,直到这时才知是“40元一两”,而现场两名“大方顾客”的神操作,更让她后知后觉:自己被“组团套路”了! 步步设套:从“低价诱骗”到“托儿施压”,3分钟陷入连环坑 潘女士回忆,当天下午下车询价时,摊位前已站着一男一女两名顾客,正一边装松子仁,一边念叨“这玩意儿营养好,给老人吃值”。她问价后,操东北口音的摊主爽快回应:“原价50,算你40!” “我以为是40元一斤,觉得挺划算,就同意了。”可挑选时,摊主突然从桌下掏出另一袋松子仁,称“这袋更贵要70,剩得不多,一样40给你”,说着就主动往她和另外两名“顾客”的袋子里混装。潘女士见另外两人欣然接受,也没多想。 直到称重时,摊主报出“13两,520元”,潘女士才惊觉不对劲:“40元一两?那一斤就是400元!”她当即表示不买,可摊主瞬间变脸,强硬宣称“两种货混在一起了,不买不行”,还对着她恶语人身攻击。 更诡异的是,此时那两名“顾客”突然“神配合”——一人掏出一叠百元钞,爽快付了2000多,另一人也付了3000多,还转头嘲讽潘女士:“买不起就别问价,抠抠索索太丢人!”孤立无援的潘女士不愿争执,只能忍气吞声付了钱,拿着松子仁离开。 事后细思极恐:松子发苦带黑点,“托儿”套路藏不住 开车去母亲家的路上,潘女士尝了几颗松子仁,发现味道发苦;到了母亲家打开袋子一看,松子仁表面满是黑点,“看上去脏兮兮的,根本不敢给老人吃”,最后只能全部丢弃。 520元打了水漂,潘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复盘出三个“骗局破绽”: 1. 模糊计价单位:利用“斤”和“两”的思维惯性,故意只说“40元”,不提“一两”,等称重后才暴露天价; 2. 强制混装制造既成事实:主动混装两种“价位不同”的松子仁,即便顾客想退,也以“分不开”为借口强买强卖; 3. “托儿”烘托氛围+施压:两名“顾客”全程配合演戏,一边营造“这东西值得买”的假象,一边在顾客反悔时起哄嘲讽,瓦解其反抗心理。 “这根本不是正常买卖,是团伙设局骗钱!”潘女士已将情况反映给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大家遇到类似路边摊,一定要先问清“是斤还是两”,别被陌生人的“抢购氛围”带偏。 多地已现同款骗局!400元一斤远超市场价数倍 记者查询电商平台发现,普通松子仁单价多在几十元一斤,即便优质品牌款,最贵也不过百元左右,而潘女士买到的松子仁,折算后一斤高达400元,比正常价格高出4-8倍。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松子仁骗局”并非首次出现。2017年北京就曾破获一起13人团伙作案:摊主用纸牌标注“20元”,却把“一两”小字埋在松子堆里,顾客询价时谎称“20元一斤”,称重后才暴露真相,若顾客想走,团伙成员就围上来恐吓胁迫付款,最终13名嫌疑人全部被抓,当场查获赃款2.4万余元。 延伸警示:不止松子仁!餐厅120瓶名酒被调包,同样是“套路” 无独有偶,近期还发生一起“名酒调包案”,套路同样隐蔽:王先生带两瓶单价4100元的茅台去餐厅宴请,结果一杯下肚就发现是假酒。警方调查后揭开真相——前厅主管高洛伙同传菜员高超,利用工作便利,在备餐间用假酒换走真酒,5个月内竟调包120多瓶名酒,赃物藏在更衣柜和电瓶车储物箱里。 警方提醒,无论路边购物还是餐厅消费,都要多留个心眼: - 买散装食品时,务必让摊主明确“计价单位”(斤/两),最好提前确认总价; - 自带高价酒水去餐厅,要拍下瓶身防伪码、喷码,开启和分酒时尽量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操作,保留好消费凭证。 目前,潘女士遇到的松子仁摊主是否涉及团伙作案,仍在等待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模糊计价”骗局?评论区聊聊你的避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