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 月 21 日那天,乌克兰的议会(就是最高拉达)通过了 2025 年的国家预

10 月 21 日那天,乌克兰的议会(就是最高拉达)通过了 2025 年的国家预算修改案,一出手就追加了 3247 亿格里夫纳的军费。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换算成咱们熟悉的钱,差不多是 553 亿人民币,要是换成美元也有 78.4 亿。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好些小国家一整年的全部开销了。 其实今年刚开年的时候,乌克兰就定了 2.23 万亿格里夫纳的军费,当时就已经占到全国 GDP 的 26.3%。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全国人民辛辛苦苦一年赚 4 块钱,就得有 1 块钱直接砸进军队里。 现在又追加这么一大笔,总军费直接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占 GDP 的比例更是超过了四分之一。这事儿想想都觉得夸张,就算是打打仗,也很少有国家敢这么往军费里砸钱的。 从 2022 年开打至今,这仗已经拖了快四年了,前线有时候打得凶,有时候能缓口气,但有一样东西从来没松过 —— 就是花钱的速度。简直比家里开着水龙头忘关还快,一天不花钱,前线可能就撑不下去。 之前乌克兰的财政早就被打空了,2023 年的时候,差不多一半的政府开支都得靠外国援助,不然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可现在不仅没少花,反而越投越多,这背后全是没法子的现实。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前线耗得太狠了,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地烧钱。你想想,士兵在前线每天要打出去多少子弹?有消息说光是炮弹一天就得消耗几万发,一发普通的炮弹就得几千美元,要是那种能精准打击的导弹,几百万美元眨眼就没了。 更别提重型装备了,坦克被打坏了要修,装甲车炸了要补,空防系统那种大家伙,一套就得好几亿,打坏一套就得赶紧买新的,不然敌人的飞机导弹就进来了。而且乌克兰还在琢磨着推进反攻,不管是调兵还是准备武器,哪一样都得靠钱堆,没有资金支撑,再好的作战计划也只能搁着。 更要命的是,以前靠的那些外援,现在越来越不靠谱了。最先掉链子的是美国,他们国内两党吵得不可开交,共和党觉得援乌太花钱,好几次卡住了援助法案。2024 年下半年那笔援助款,拖了俩月才批下来,而且数额比之前少了不少。 到了 2025 年,新的援乌资金更是没个准信,国会里天天吵,乌克兰这边只能干着急。欧洲那边也好不到哪去,一开始大家还挺积极,德国、法国又是送坦克又是给钱,可这仗打久了,欧洲各国也出现了 “援助疲劳”。 匈牙利早就公开说不想再给钱了,就算是德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老百姓觉得自家通胀还没解决,哪有闲钱帮别人打仗,援助金额自然也就跟不上了。 外援靠不住,乌克兰只能自己咬牙掏钱。要是不追加军费,前线的弹药可能撑不过一个月,空防系统也得成摆设。所以就算知道兜里没钱,也得硬着头皮把军费提上去,先保住前线再说。可问题是,国家的钱就这么多,全砸给军队了,老百姓的日子咋办? 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不光要养军队,教育、医疗、修马路、社保这些全都得花钱。现在乌克兰把四分之一的 GDP 都投进了军费,其他领域只能 “勒紧裤腰带” 过苦日子。 根据他们财政部公布的数,2025 年非军事领域的预算差不多都砍到了最近几年的最低水平,尤其是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简直是没钱可用。就说修路吧,以前每年还能修个几百公里,现在好多破损的公路都没人管,开车出门能颠得人骨头疼。教育方面更惨,好多学校的屋顶漏雨都没钱修,冬天的暖气也烧得不热,老师的工资还经常拖,不少年轻老师都跑到国外去谋生了。 医疗领域的困境更让人揪心,药品和医疗器械缺口特别大,尤其是治疗慢性病的药,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基辅郊区有个医院,因为没钱买新的救护车,老救护车坏了之后,接送病人只能靠志愿者的私家车。 社保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仅没涨,还因为通胀缩水了不少,好多老人每个月领的钱连买菜都不够,只能靠子女接济。这些事儿虽然在战时能理解,可日子长了,老百姓的怨气肯定会越来越大,对社会稳定可不是好事。 再说说这笔追加的 3247 亿格里夫纳到底要花在哪。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说法,大部分钱都会用来买远程打击武器、补弹药,还有更新无人机系统。现在无人机在战场上太重要了,不管是侦察还是攻击,都离不开它,乌克兰每天消耗的无人机就得好几千架,不赶紧补肯定不行。 他们也想过靠自己造,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可这条路根本不好走。乌克兰的军工产业这些年全靠苏联留下的老底子撑着,设备早就老化了,技术人员也流失了一大半。之前想扩产无人机,结果连关键的芯片都买不到,生产线建起来也没法满负荷运转,最后还是得靠从国外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