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女子在理发店洗头发,一名男店员接待的她,在洗头期间,女子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岂料在半梦半醒中,她感觉有一双手摸到了自己的胸部,男店员赶紧解释说:是在帮她推肩颈。女子当然不信这种鬼话,找到理发店老板讨要说法。
事情发生在2025年7月1日晚,作为老会员王女士对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当晚负责为她洗头的是一位年轻的00后男店员。在水声和香气中,王女士渐渐放松下来。可就在这时,一种异样的触感让她猛然惊醒——一只手伸进了她的衣服,正在触摸她的胸部。
对很多人来说在理发店洗头,是一天忙碌后难得的放松时刻。温热的水流、轻柔的按摩,足以卸下满身疲惫。然而武汉的王女士在这家她素来信任的店铺,却经历了一场噩梦。而噩梦之后,店里上演的一出推卸责任的闹剧,比事件本身更让公众感到心寒。
王女士当即从洗头椅上坐起,惊恐又愤怒。面对质问那名男店员竟面不改色地辩称,自己是在为她做“肩颈按摩”。这个荒唐的借口让王女士感到一阵恶心。她立刻要求更换店员并调取监控,谁知在混乱中,涉事男店员竟偷偷溜走了。更麻烦的是由于角度问题,监控并没能拍下最关键的画面。
不过王女士没有慌乱。她头发都没吹干,就果断选择报警,她的丈夫也迅速赶到现场。在警方介入下,店家负责人不得不将溜走的男店员叫了回来。起初他还想矢口否认,但正义终究没有缺席。
第二天警方的告知书证实:通过专业检测,在王女士的胸部皮肤组织上,清晰地检测出了该男店员的生物信息。铁证如山,猥亵事实成立。最终,该男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施暴的个体受到了惩戒,可作为经营场所,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呢?谁也没有想到,王女士等来的不是道歉,而是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言论。店里有人私下告诉她:“那个男的是被开除的员工,自己跑回来上班的,店里没责任。”
这种逻辑把王女士惊得说不出话。7月9日,她到店协商,希望能讨个公道,双方却发生争执,店方甚至反过来报警。该店的店长态度尤其强硬,转而攻击起了受害者,指责王女士“发帖就是网暴我们店铺”,断言她“就是为了搞钱”。
当记者联系上这位蔡店长时,他又理直气壮地重复了那套说辞,强调男员工早在6月就因旷工被“自动开除”,事发当天他轮休,并不知道那人又跑回去上班了。他坚称:“这件事又不是我们这些人做的。”
最终他给出的“人道主义”方案,是赔偿1000元,同时指责王女士要求的1万元是“狮子大开口,贪得无厌”。一个所谓的“被开除”员工,为什么还能穿着工服,在营业时间,用着店里的设施为顾客服务?这本身就暴露了椰岛在人员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和严重失职。
进一步看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经营场所的经营者本就有保障顾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无论该员工身份如何,只要他在店内提供服务期间实施了侵权,美发店都难辞其咎。况且王女士因此事遭受了严重精神损害,依据《民法典》第1183条,她完全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面对店铺这种推卸责任甚至反咬一口的态度,王女士的想法也变了。她不再纠结于赔偿金额,而是掷地有声地表示:“我现在一分钱不要,就要曝光他们的问题。”她争的早已不是钱,而是一口气,一个公道。
这种甩锅逻辑,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些平台和企业总想在享受市场红利后,将风险与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它们搭建平台、制定规则、赚取利润,却唯独不愿承担与之匹配的社会责任。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或许能让企业一时走得很快,但绝不可能走得远。因为消费者的信任一旦被如此践踏,品牌剩下的也只是一个空壳。
目前王女士已向相关部门投诉,事件仍在发酵。它不仅拷问着服务行业的安全底线,也提醒着每一个人,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我们想要的世界投票。面对这种毫无诚意、只知甩锅的企业,消费者究竟该如何更有效地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安全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