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还是撑不住了!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通过了一项新法律,允许非俄罗斯公民加入俄罗斯军队,直到动员期结束、戒严结束或战事结束。 普京签署的这项新法律,其实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持续焦灼下的无奈之举。这场冲突打了这么久,前线的消耗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兵员补给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俄军最初靠着合同兵和志愿兵支撑,但随着战线拉长、伤亡增加,国内兵源储备明显吃紧。之前几次部分动员已经让不少家庭面临分离,再持续征召本国民众,不仅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压力,还可能影响后方生产。毕竟,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既要看前线兵力,也得靠后方的稳定运转。 允许非俄公民参军,说白了就是在拓宽兵源渠道。这些人可能来自中亚国家,也可能是在俄定居的外籍群体,他们加入军队能快速填补前线的人力缺口。对这些人来说,服役或许能换来俄罗斯国籍,或是一笔可观的报酬,这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地区有不小的吸引力。 但这步棋也藏着风险。外籍兵员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语言沟通可能成为指挥障碍,甚至忠诚度也需要时间检验。战场上,一支成分复杂的部队需要更长时间磨合,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战斗力。可眼下的战局容不得俄军慢慢调整,比起这些隐患,先解决“没人可用”的燃眉之急显然更迫切。 从冲突初期的闪电战设想,到如今不得不放开外籍兵入伍,这背后是俄罗斯对战争长期化的无奈妥协。普京很清楚,单纯靠本国人扛下去,国内的承受力迟早会触底。引入外籍兵员,既能缓解压力,也能避免过度消耗本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俄军的兵力确实到了需要“开源”的地步。那些愿意加入的外籍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军事训练,要形成有效战斗力,还得靠俄军现有的老兵带教,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培训成本。可战局不等人,前线的阵地防守、后勤运输,处处都需要人手,哪怕是补充一些基础岗位,也能让有经验的老兵腾出来投入关键战斗。 说到底,这项法律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普京做出这个决定,不是因为想扩大战争规模,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维持前线的力量平衡。战争打到这份上,任何一个决策都得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反复权衡,而允许外籍兵入伍,就是俄罗斯在兵力困局中找到的一条权宜之计,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后续这些兵员能否真正融入作战体系,为前线带来实质性的支撑。
终究还是撑不住了!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通过了一项新法律,允许非俄
墨香染时光
2025-07-10 17:09:13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