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坦言,虽然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但中欧分歧似乎正在扩大!7月6日,法媒称,欧洲对中国的多个做法表示不满。其一,欧洲认为,中国拿稀土逼欧洲在诸如电动车附加税问题上让步。其二,中欧在俄乌问题上分歧巨大。中方与欧盟最高外交政策代表卡拉斯的会谈气氛就特别紧张,双方唇枪舌剑。其三,欧洲坚持认为中国的产品冲击欧洲市场,而中国政府则坚决否认存在“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最近法媒有点坐不住了,又是发报道又是做分析,一口咬定中国外长王毅这次欧洲之行后,中欧分歧不但没缩小反而在扩大。7月6日的报道里列了三个“罪状”:一是说中国用稀土卡欧洲脖子,二是俄乌问题上双方谈崩了,三是中国产品冲击欧洲市场还不承认产能过剩。但在咱们看来,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不能光听一家之言。 先说说稀土这事儿。欧洲最近总把稀土挂在嘴边,好像中国一收紧出口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可外交部早把话挑明了,稀土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军民两用物资该审批就审批,只要欧洲企业守规矩,该给的资源一样不少。王毅外长特意提到,中国还给欧洲企业开了“快速通道”,摆明了不想把稀土变成政治工具。倒是欧洲这边,一边嚷嚷着要稀土,一边把光刻机、高端芯片技术攥得死死的。荷兰阿斯麦公司的EUV光刻机,从2019年起就没卖给中国一台,这种技术封锁跟稀土审批能是一回事儿? 再看俄乌问题。欧洲总觉得中国该跟他们一样谴责俄罗斯,可咱们的立场从来都是劝和促谈。王毅外长在布鲁塞尔跟欧盟外交代表卡拉斯会谈时,特意强调中国是“世界纪录最好的和平大国”,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过去三年,中国给乌克兰提供了12批人道主义援助,还给周边国家难民安置捐了3.5亿欧元。反观欧洲,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结果能源价格暴涨,德国工业用电成本涨到中国的3倍,这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火上浇油?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产能过剩”这顶帽子。欧洲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冲击市场,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明明白白摆着: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得翻三倍,光伏装机量还得再涨十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才12.7%,德国汽车80%都出口,怎么没人说他们产能过剩?更有意思的是,德国大众、法国道达尔这些企业,一边跟着政府喊“去风险”,一边悄悄在中国加大投资。大众今年在安徽建了电动车工厂,道达尔跟中国石化合作开发氢能项目,这到底是怕冲击还是怕错过机会? 其实欧洲现在有点“选择性失明”。他们盯着中国对欧顺差,却看不见中国连续18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他们抱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上升,却不提德国宝马、奔驰在中国年销量超过70万辆;他们炒作稀土依赖,却对自己在航空发动机、精密机床领域的技术垄断绝口不提。这种双重标准,说白了就是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又怕中国产业升级动了他们的奶酪。 更值得玩味的是,王毅这次欧洲之行,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都亲自会见,双方谈了中欧投资协定、绿色技术合作这些实打实的议题。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记者会上特意提到,“中国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跟法媒渲染的“分歧扩大”形成鲜明对比。欧洲议会里也有明白人,绿党议员布蒂吉格就说:“把中国当对手只会让欧洲更弱,合作才能共赢。” 说白了,中欧关系就像谈恋爱,磕磕绊绊很正常,但过日子还得看长远。中国手里有稀土、市场和产业链,欧洲有技术、品牌和高端制造,本来是天生的互补。可现在欧洲一边跟着美国搞关税同盟,一边对中国设壁垒,这不是逼着中国去找别的合作伙伴吗?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2%,新能源车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超过30%,欧洲再这么折腾下去,怕是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被别人分走。
法国外长竟如此傲慢!法国外长外长双手背后,如此凝视我外长,表现出的西方主义傲
【897评论】【2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