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经人介绍与北京姑娘焦丹相亲,谁知一见面梁晓声就对焦丹说:“我每月工资42块5,要寄30块给东北老家。家里五个兄弟姐妹,大哥精神失常得吃药,我自己也因为长期熬夜写作,身体不是很好……” "我工资42块5,每月得给东北老家寄30块。" 梁晓声此话一出,焦丹手里的搪瓷缸子都晃了晃。 放到现在,这收入也就够点两杯奶茶,可人家还得养哈尔滨一大家子。 五个兄弟姐妹张着嘴等饭吃,大哥精神病院的治疗费,全靠他这根"独苗"扛着。 更绝的是他连健康状况都"直播"了:"肝不好,胃也闹腾,写稿写到心脏早搏。" 说罢指了指11平米的单身宿舍:"家当就一张床一张桌,做饭得在走廊支煤炉。" 按说这条件,姑娘早该拎包走人了。 可焦丹偏不按剧本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为梁晓声感到心疼。 这反应反而让梁晓声感到不知所措,之前相亲对象听到"东北老家"四个字就找借口撤退。 今天这位相亲对象反而不按常理出牌。 焦丹是北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早从介绍人了解到梁晓声的家庭背景。 焦丹看上的不是钱,是这男人身上那股子"宁可自揭伤疤也不骗人"。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焦丹愿意和梁晓声交往,梁晓声自然也愿意,而是一来二去就走到一起。 婚房直接"拎包入住"梁晓声的宿舍,锅碗瓢盆、衣服被褥全都搬过来。 娘家给的私房钱全补贴家用,而陪嫁首饰也都当掉换钱。 做饭只能在走廊,焦丹还轻手轻脚的,生怕吵到梁晓声写作。 最绝的是梁晓声成名后,焦丹成了"家庭大管家",定期给东北亲戚汇款,连堂兄堂弟都接济。 1998年梁晓声终于用稿费换了四室一厅,结果夫妻俩头件事不是庆祝,而是把哈尔滨的大哥接来同住。 这套房子后来成了大哥的"养老基地",梁晓声夫妇倒是在筒子楼又挤了两年。 如今看《人世间》里周秉昆和郑娟的患难与共,老读者都懂:这哪是写小说,分明是写给老婆的情书! 三十多年的婚姻证明,真正的爱情从不怕"自曝其短",怕的是不敢把伤疤亮给对的人看。 就连梁晓声也表示:“如果没有焦丹的帮助,人世间也不可能创作出来!”
我和女朋友谁在相亲市场更吃香?[思考]
【5评论】【1点赞】
看彼岸乱的妙
嫁给一个组词匠,活在幻境之中:挺好。[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