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邓婕看中了北京奥森公园一处地产,5000块一平,张国立拼命接戏筹了500万买下1000平。几年后,北京举办奥运会,周边房价大涨,当初那套房市值超1.2亿,翻了30倍。 当年张国立虽然凭《宰相刘罗锅》火遍大江南北,但是他的片酬并不高。 有一天邓婕某天盯着北京地图,突然对张国立说,要掏空家底去奥森公园买房产。 当时的奥森公园十分荒凉,满地芦苇荡,最近的公交站得走三里地。 5000一平的价格,在今天看来是白菜价,可1995年的500万,能在北京二环买20套大三。 张国立听妻子要在奥森公园买地皮,当场就急了。 因为,张国立和邓婕身上的钱并不多。 不管张国立怎样劝说,邓婕坚持要在奥森公园置办一块地皮。 于是,张国立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一年连轴转拍128集电视剧,广告、商演、晚会主持全接,最后东拼西凑了500万,买下1000平米地皮。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奥森公园周边瞬间成了“香饽饽”。 政府花1800亿搞基建,地铁8号线、15号线直通家门口,鸟巢、水立方围着地块拔地而起。 等2008年奥运会一开,周边房价开始飙升。 当初5000一平的“荒地”,涨到12万一平,1000平市值直接破1.2亿。 张国立后来在节目里说道:“我这辈子演过最成功的角色,不是纪晓岚,而是邓婕的‘取款机’。” 现在回头看,邓婕并不是运气好。 而是她早算准了,北京要申奥,城市肯定往北扩。 奥森公园规划面积680公顷,相当于10个故宫那么大,政府不可能让周边变得乱七八糟。 而且她买的不只是地,而是“地段”。 1995年北京四环刚通车,奥森片区就被划进“城市绿化隔离带”,这意味着周边不能建工厂,只能搞住宅和商业。 邓婕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演员靠天赋,投资得靠眼光,当时就认定这儿是北京的‘肺’,人总得呼吸吧?” 现在的张国立夫妇已经不靠片酬吃饭了。 那块地一部分盖了别墅自住,一部分出租给影视公司当办公楼,每年光租金就赚得盆满钵满。 更夸张的是,他们2015年又以1.5亿把其中300平卖给互联网公司,净赚9000万。 有人说:“明星赚钱就是容易。” 当年张国立为了凑首付,40岁的人熬夜拍戏累到胃出血; 现在明星都喜欢投资,可像张国立邓婕这样,靠20年前的一笔买卖就躺赢的,基本上没有。
北京郊区两三百的房子不能买?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