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和北越现在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几乎不可调和。南越的想法就是,如果越南不统一,那么今天的南越,就可以对标韩国,北越对标朝鲜。 要搞懂南越和北越的矛盾,得先回到1954年。那年日内瓦协定把越南劈成两半,北纬17度线以北是北越,胡志明带着社会主义旗帜往前冲;以南是南越,吴廷琰和后来的阮文绍靠着美国撑腰,搞亲西方那一套。 这分治可不是简单的划条线,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子:北越奔着集体主义去,南越则向往市场经济和西方生活方式。结果呢?南北就像两条平行线,越走越远,最后还打了个你死我活。 经济上的差异是这矛盾的一大导火索。分治那会儿,北越拿下了法国殖民留下的工业基础,70%的工厂都在北方,电力装机容量比南越多17%。 可南越也不差,农业条件更好,人均耕地比北越多25%,加上靠近海港,美国一撒钱,西贡立马就热闹起来。1960年,南越人均GNP是110美元,北越才70美元左右。可这繁荣是虚的,美国一撤资,南越经济就跟断了奶似的,立马瘫了。 统一后,南北经济差距没抹平,反而更明显。现在的胡志明市,GDP占全国30%,出口占70%,一城之力顶北部十几个省。 可北方的河内呢?工业老底子还在,但生活水平和南方比差远了。更气人的是,南方赚的钱不少流到北方修路盖楼去了。 2023年国家预算,北部基建占58%,南方才27%。南越人心里那叫一个不平衡:凭啥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给你们花? 政治上的分歧更让这矛盾没法调和。统一前,南越的吴廷琰和阮文绍都想搞亲美政权,可内部腐败、管理混乱,政权换来换去跟走马灯似的。 北越就不一样了,胡志明带着越共硬是把社会主义扎下了根。1975年统一后,北越把自己的那一套强加给南方,没收企业、集体化土地,百万南越人被赶去新经济区开荒。 结果呢?西贡从“东方巴黎”变成了失业率30%的破城,人均GDP从450美元跌到1986年的不到200美元。 现在呢,政治权力还是北方说了算。越共中央政治局里,60%的委员来自河内周边,总理虽是南方人,可在南越人眼里也就是个“经济部长”,大事小事还得听北方的。这种“南方赚钱、北方掌权”的模式,南方人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文化上的差异也让南北关系雪上加霜。南越受法国和美国影响深,城市里流行爵士乐、好莱坞电影,年轻人追着西方潮流跑。 北越呢,崇尚朴素,宣传集体主义,干部带着村民开会讲革命。这两种生活方式,统一后硬碰硬,根本融不到一块去。 现在的胡志明市,夜生活丰富得不行,河内却还是那股子严肃劲儿。南方人觉得北方古板,北方人嫌南方太浮躁,这文化上的隔阂,谁也看不上谁。 南越人老爱说,要是不统一,他们就能成第二个韩国,北越就只能像朝鲜。可这想法靠谱吗?1960年代,南越和韩国起点确实有点像,都是靠美国援助起家。 可韩国后来靠自己攒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抓住了日本产业转移和中国开放的机遇。南越呢?经济全靠美国输血,工业底子薄得可怜,石油、机械全靠进口。1970年代石油危机一来,南越就算不统一,也得跪。更别提南越政权内斗不断,哪有韩国那种稳定。 再说北越对标朝鲜,也不完全对。北越再穷,也没像朝鲜那样彻底封闭,统一后还慢慢搞了点市场经济。所以南越这“韩国梦”,听听就算了,真要成现实,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现状与困局:高铁能救吗? 现在的越南,南北矛盾已经成了个死结。政府也知道这问题大,近年推了个北南高铁项目,计划砸4896亿元连通河内和胡志明市,想靠基建拉近南北距离。 可南方人不买账,觉得这又是拿他们的钱给北方输血。更麻烦的是,政治体制改不动,北方官僚死抓着资源分配权,南方再有钱也只能干瞪眼。这种“南方活力、北方掣肘”的局面,让越南经济像被上了枷锁,想飞也飞不高。 这南北恩怨,说白了是两种模式的较量。北方的集权模式保住了国家统一,可经济僵化;南方的市场经济有活力,却总被北方拖后腿。
越南跪下的结果就是他们跪下了,那些预测的可怕后果并不会立刻出现,甚至可能不会出现
【5评论】【7点赞】
用户12xxx73
那年如果不做反骨仔二五仔,北方经济肯定比南方好!
用户15xxx47
南北越各自独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