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妥协了!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署文件,批准将矿产开采资金转入乌克兰-美国重建投资基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把挖矿赚的钱拿出一半交给美国“一起管”。 泽连斯基这步棋,终究还是没能跳出美国画的圈。他签署的那份文件,算是把乌克兰为数不多的家底也当成了筹码。 这事还得从乌克兰如今的困境说起 —— 其经济被战争拖得奄奄一息,2023 年 GDP 暴跌 19%,基础设施损毁率超过 40%,光修复电网就得花 200 亿美元。 美国看准这个空子,早在 2024 年就抛出 “重建计划”,但条件是乌克兰必须把矿产资源开发与美国 “深度绑定”。 根据协议,乌克兰新发放的矿产开采许可证收入,有一半要直接转入美乌共管基金。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顿涅茨克煤田的煤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铁矿,这些原本能给乌克兰回血的资源,现在每挖一吨煤、炼一吨铁,美国都要分走一半收益。 更关键的是,基金的投资方向由美乌双方共同决定,但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掌握着实际话语权,乌克兰连新建一座矿山的审批都得看美方脸色。 这场交易的本质,是乌克兰用资源主权换美国的军事援助。协议里藏着个 “隐性条款”:美国此前提供的 1000 亿美元军事援助,将折算为对基金的 “初始投资”,未来十年内乌克兰需用矿产收益逐步偿还。 这就好比地主家的长工,本来靠种地糊口,结果被债主收走一半收成抵账,还得感激债主 “宽限” 了还款期限。 讽刺的是,乌克兰东部 60% 的矿产资源位于俄军控制区,协议里划定的 “可开采区域”,不少是乌军还没夺回的地盘,这种 “纸面收益” 到底能兑现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 对美国来说,这步棋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控制乌克兰矿产资源能缓解自身对稀土、锂等关键矿产的进口依赖 —— 美国 50 种关键矿产中有 12 种完全依赖进口,而乌克兰的锰矿储量占全球 31.9%,稀土资源潜力巨大。 其次,通过基金介入乌克兰经济决策,能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 更深远的是,美国借此在欧亚大陆腹地埋下一颗 “经济钉子”,未来无论是矿产定价权还是资源出口方向,都能对中国、欧盟等竞争对手形成牵制。 乌克兰看似 “自愿” 签署协议,实则是在战火中被迫低头。2025 年一季度,乌克兰军费开支占财政预算的 78%,每月需要国际援助 50 亿美元才能维持运转。美国捏住了乌克兰的 “钱袋子”,泽连斯基政府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协议签署前,乌克兰议会曾爆发激烈争吵,反对派议员热列兹尼亚克直言这是 “卖国条约”,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法案最终还是以微弱优势通过。 这种妥协的代价,是乌克兰未来十年可能损失超过 200 亿美元的矿产收益! 这种 “先破坏再掠夺” 的套路,本质上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对乌克兰来说,把矿产收益交给美国 “代管”,无异于饮鸩止渴 —— 短期能换来枪炮弹药,但长期却失去了经济自主的根基。 最让人唏嘘的是,协议签署后,美国承诺的 “安全保障” 依然停留在纸面上,乌克兰东部的战火仍在燃烧,而那些本该用于重建的矿产资金,却成了大国赌桌上的筹码。
乌克兰太可怕,乌克兰一份机密文件曝光,欧盟害怕了?7月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
【2评论】【5点赞】
yxt
司机将成为乌克兰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