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一个通房丫头,伺候丈夫和正妻已33年,这33年都是站着伺候他们,某天,她正在盛饭,这时管家从外面跑进来,忽然大喊一声,把她吓的把碗摔碎了,正妻准备开口大骂,丈夫却仰头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大侦探皮卡丘] 李氏的人生轨迹始于1871年,18岁的她被谭钟麟从长沙民间以50两银子购入府中,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一个知县半年的俸禄。 在晚清官邸中,通房丫头处于最尴尬的位置,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又要满足主人的其他需求,生下的孩子只能认正室为母。 李氏每天凌晨4点起床,先为正房夫人陈氏梳头更衣,再伺候谭钟麟洗漱用餐,即便同桌吃饭,她也只能站在主人身后布菜添汤。 在1876年,25岁的李氏在福州生下谭延闿,这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让她在府中的处境悄然改变。 谭延闿的聪慧很快显现,他5岁能背诵《论语》,10岁已能写出工整的楷书,谭钟麟虽是封疆大吏,对这个庶子的才华也刮目相看。 1904年,28岁的谭延闿参加清朝最后一届会试,一举夺得会元,成为湖南200年来的第一人,消息传回长沙时,连素来严苛的陈夫人也对李氏和颜悦色起来。 这次科举胜利彻底改变了李氏的地位,谭钟麟不仅让她上桌用餐,还特意安排她坐在显眼的位置,向所有人宣示对这位庶子生母的认可。 真正的平等还要等到1914年,谭延闿出任湖南督军后,特意安排66岁的生母与陈夫人一同拍摄全家福,两位“母亲”并排而坐,这在传统礼制中是前所未有的。 李氏地位的提升,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清末新政推行后,传统的等级制度开始松动,庶子女的继承权得到法律承认,妾室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善。 到了1920年代,随着谭延闿三次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李氏更被尊称为“谭太夫人”,那个曾经卑微的通房丫头,最终获得了与正室平等的地位。 1930年谭延闿去世时,李氏已与陈氏并列被称为“谭母”,从通房丫头到太夫人,她的人生跨越了整整一个时代。 在长沙谭延闿故居中,那套酸枝木桌椅依然摆放在客厅里,导游会告诉游客这就是当年李氏终于能够坐下用餐的地方。 有趣的是,李氏当年摔碎的那只碗据说是醴陵窑的釉下五彩瓷,如今同类藏品在古玩市场上价值不菲,一只品相完好的要卖到20多万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只摔碎的碗见证了一个女性从奴婢到主母的完整蜕变,也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变革。 即便在最严苛的等级制度下,个人的努力和时代的进步仍能创造奇迹,她用半个多世纪的隐忍和坚守,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地位。 这个曾经端汤布菜的通房丫头,通过儿子的成就和自己的坚韧,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生逆转。 信息来源:谭延闿 茶陵县人民政府
清末旧文献如此写道:每当太平军准备占领某一个州县时,总是先派出几十,甚至
【169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