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流感比普通感冒全身症状更重,医生谈如何预防、识别、治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47周第884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数据显示,本周(2025年11月17日-2025年11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47周第884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数据显示,本周(2025年11月17日-2025年11月23日)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为8.6%,高于前一周水平(7.0%),高于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今年冬季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3N2亚型,伴随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亚型共同流行。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尤其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更容易发展为重症,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流感高发季,如何预防?如何做到早识别、早治疗?

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需要每年接种?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胡蝶解释,因为流感病毒毒株每年会发生变异,疫苗成分也会相应更新。建议最好是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一个月完成接种,每年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间。如错过这个最佳时间段,整个流感流行季内仍可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人体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能显著降低感染及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6至59月龄儿童、婴幼儿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特殊群体在接种前需进行评估,三个月内进行过心脏支架植入的患者、有疫苗过敏史的人群、处于慢性疾病急性期或发热期的患者,不建议接种。”胡蝶提醒,接种完成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做好日常防护,每日定时通风

除了接种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样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胡蝶表示,勤洗手是关键,接触公共物品后应按“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毛巾或上臂遮挡口鼻,随后及时洗手。在环境防护方面,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重视环境消毒,定期对门把手、键盘、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消毒。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高风险人群前往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科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此外,增强免疫力是抵抗流感病毒的内在防线,胡蝶建议大家保持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适度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平均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儿童睡眠时间会更多;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削弱免疫力。

越早服用抗病毒药物越有效

“流感发病急,核心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嗜睡,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症状更重、传染性更强。儿童可能叠加呕吐、腹泻;婴幼儿易出现高热惊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低热或不发热,却伴随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需警惕重症风险。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严重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胡蝶介绍。

流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是最佳治疗时间。胡蝶表示,在这个时间内,越早服用抗病毒药物越有效,通常可以使患病时间缩短约1-2天。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形成免疫保护的高风险人群,在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不宜晚于暴露后48小时。“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对奥司他韦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胡蝶提醒,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直至症状基本消失;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和水分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面条、蒸蛋等;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尚可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处。家人应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建议分餐,加强通风,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

此外,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警惕重症信号。胡蝶提醒,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3天)、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严重呕吐等情况,必须立即前往医院。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