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对人、对茶品、对茶器等表示尊重、敬意、友善的行为规范与惯用形式,这就是茶艺服务中的基本礼仪礼节。通过恭敬的言语和动作可将内心的精神、思想等体现出来。茶艺人员要熟练掌握常用礼节,并经过不断训练和用心揣摩达到神形俱备。
茶艺礼仪贯穿于整个茶事活动中。如“唐代宫廷茶礼”就有唐代宫廷的礼仪,“禅茶”中僧侣向客人敬茶(奉茶)的礼仪。具体到每一场茶艺表演,入场时有鞠躬礼,注水时的“回旋礼”“凤凰三点头礼”,奉茶时行“注目礼”“伸掌礼”,退场时“答谢礼”等。在行礼时,行礼者应该怀着真诚的敬意。行礼应保持适度、谦和,将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敬意体现到茶礼中。
(一) 置茶礼
1、茶荷、茶匙置茶法
(1)左手斜握已开盖的茶叶罐,开口向右移至茶荷上方。
(2)右手以大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捏茶匙,伸进茶叶罐中将茶叶轻轻拨进茶荷内。
(3)目测估计茶叶量,认为足够后,右手将茶匙轻轻放回茶道组中。
(4)将茶叶罐的盖压紧盖好,放下茶叶罐。
(5)右手拿取茶匙,从左手托起的茶荷中将茶叶分别拨进冲泡器具中。
(6)此法常用于名优绿茶、红茶、花茶的冲泡。
2、茶则置茶法
(1)左手竖握(或端)住已开盖的茶叶罐。
(2)右手放下罐盖后,弧形提臂转腕向茶道组,用大拇指、食指与中指三指捏住茶则柄取出。
(3)将茶则插入茶叶罐,手腕向内旋转舀取茶叶;左手应配合向外旋转手腕令茶叶疏松易取。
(4)茶则舀出的茶叶直接投入冲泡器具。
(5)取茶完毕后右手将茶则复位。
(6)将茶叶罐盖好复位。
(7)此法可用于多种茶冲泡。

(二) 斟茶礼
1、在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叫作“茶满欺人,酒满敬人”,或者“酒满茶半”。主要是指倒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即“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
2、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应为其续上,绝不可以让茶杯见底,寓意“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3、斟茶时,壶底、杯底不能朝向客人,否则是失礼的。壶嘴也不允许对着客人,否则表示撵客人走。

(三) 奉茶礼
奉好一杯茶,对一个从业人员来说,既要做到冲泡动作精确到位,又要行为举止大方自然、优雅美观,做到神形合一的技熟艺美。
1、客人多且坐得分散时,最好使用托盘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注意不要用手指直接接触杯沿。奉茶时要注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先女后男的礼宾次序。端至客人面前时,应略躬身,同时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说“请”,切不可单手奉茶。
2、奉茶时,要注意将茶杯正面对着接茶的一方,茶杯有柄的,在奉茶时要将杯柄转至客人的右手边。敬茶点时要考虑取食方便,有时请客人选茶点。
3、如对方为尊者、长者,奉茶时,双手端起茶托,收至自己胸前从胸前将茶杯端至客人面前,轻轻放下,伸出右掌,手指自然合并,行伸掌礼示意“请喝茶”。

(四) 接茶礼
“以茶待客”,需要的不仅是主人的敬意,同时也需要主客彼此间互相尊重。因此,接茶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同时也能反映出宾客的道德素养。
1、如果面对的是同辈或同事倒茶时,我们可以双手接过,也可单手,但一定要说声“谢谢”。
2、如果面对长者为自己倒水,必须站起身,用双手去接杯子,同时致谢,这样才能显示出对长者的尊敬。
3、如果我们不喝茶,要提前给对方一个信息,这样也能使对方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类人,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比倒茶者高,就很不屑地等对方将茶奉上,有的人甚至连接都不接,更不会说“谢谢”二字,他们认为对方倒茶是理所应当的。其实,这样倒显出他自己没有礼貌,有失身份了。所以,当你没来得及接茶时,至少要表达出感谢之情,这样才不会伤害倒茶者的感情。

(五) 品茶礼
1、品茶时宜用右手端杯子喝,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切忌用两手端茶杯,否则会给倒茶者带来“茶不够热”的信号。
2、品茶讲究三品,即用盖碗或瓷碗品茶时三口品完,切忌一口饮下。品茶的过程中,切忌大口吞咽,发出声响。
3、如果茶水中漂浮着茶叶,可以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千万不可用手从杯中捞出。更不要吃茶叶,这样是极不礼貌的。
4、如果喝的是奶茶,则需要使用小勺。搅动之后,把小勺放到杯子的相反一侧。

(六) 赏茶礼
主要针对茶汤、泡茶手法及环境而言,是品茶者表达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谢之情。
1、赏茶香清爽、幽雅。
2、赏茶汤滋味浓厚持久,口中饱满。
3、赏茶汤柔滑,自然流入喉中,不苦不涩。
4、赏茶汤色泽清纯,无杂味。
5、赏泡茶者的冲泡手法优美到位,并发自内心的感激。

本文来源:节选自《茶艺与茶文化》,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