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法国大革命:从自由到断头台的108天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法国人在网上哭诉,说他们国家的年轻人动不动就上街游行,稍微改个退休年龄就要把巴黎烧了,他说“我们法国人骨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法国人在网上哭诉,说他们国家的年轻人动不动就上街游行,稍微改个退休年龄就要把巴黎烧了,他说“我们法国人骨子里就爱造反”。

我看了下评论区,发现全世界人民对法国人的印象基本一致:这帮人除了投降,就是革命。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法国人这个“造反基因”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们的革命到底有多血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类历史上最魔幻的一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看看“自由、平等、博爱”这句响亮的口号,是怎么在短短几年里变成断头台下的血流成河。

1 一个破产王国的日常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了“三级会议”,这玩意在法国已经175年没开过了,相当于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停了一百多年突然要开。

为啥要开这个会呢?因为国王没钱了。

路易十六是个好人,就是脑子不太好使,他高祖父路易十四绰号“太阳王”,修了个凡尔赛宫奢华的一逼,天天在那里开party,打了一辈子仗,把国库掏空了。到了路易十六这一代,国家已经欠了46亿里弗尔(当时法国货币)的外债。

46亿是什么概念呢?当时法国政府一年的收入才5亿,也就是说欠了将近10年的GDP,而且每年光还利息就得花掉一半的财政收入。这不是欠债,这是给债主打工。

更离谱的是,路易十六这个傻小子为了帮美国人打英国(对,就是美国独立战争那会儿),又借了一大笔钱,雪上加霜。帮完美国之后,美国人拍拍屁股走了,法国彻底破产了。

这里得说一下法国当时的税收制度,那叫一个魔幻。

法国分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

第二等级是贵族

第三等级是平民

前两个等级加起来才50万人,占总人口的2%,但是占有全国60%的土地,而且不用交税。

你没看错,越有钱越不用交税,这不是BUG,这是“祖制”。

剩下98%的平民,也就是2600万人,不但要交各种税,还要给教会交“什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给领主交“封建税”,自己种地还得交“盐税”、“人头税”、“窗户税”(对,你家窗户多你就得多交钱)。

这种情况下,你让国王找谁要钱?只能找前两个等级商量“要不你们也交点税?”

贵族们一听就炸了:你特么逗我呢?我们祖祖辈辈不交税,凭啥现在要交?

这就是三级会议召开的背景,国王想让贵族掏钱,贵族想让国王滚蛋。

2 巴士底狱:革命的开关

三级会议开着开着就开崩了。

第三等级的代表(也就是平民)发现,这个会就是个坑。因为按照规矩,三个等级分别投票,一个等级一票,也就是说前两个等级联手就能干翻第三等级。

第三等级的人不干了,我们代表2600万人,你们才代表50万人,凭啥你们两票我们一票?

于是他们自己跑到网球场(对,就是打网球的地方)开会,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发誓不制定出宪法绝不散伙。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一般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路易十六一看,这是要造反啊。他开始调集军队进入巴黎,准备镇压。

1789年7月14日,巴黎的老百姓听说国王要动手了,一大早就跑到军火库抢武器,然后浩浩荡荡跑去攻打巴士底狱。

这里有个问题,为啥要打巴士底狱呢?

一般的说法是巴士底狱是专制统治的象征,其实就是想抢火药。巴士底狱里存了250桶火药,正好可以用来武装起义。

但是巴黎市民打了一天才攻下来,守军只有80多个老弱病残,还是因为守军指挥官投降了才拿下的。攻下来之后大家发现,监狱里只关了7个犯人,其中4个是伪造文书的,2个是精神病,还有1个是个贵族花花公子因为乱搞被他爹关进来的……

就这?就这就是革命的开始?

对,就这。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谬。

攻下巴士底狱之后,暴民把守军指挥官德洛奈的脑袋砍下来插在长矛上游街,这个场面非常血腥,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的预演——从这一天起,砍人头就成了法国人民最喜欢的运动。

3 好好的改革怎么就变成了屠杀?

巴士底狱被攻陷后,路易十六慌了,他问身边的大臣:“这是叛乱吗?”

大臣回答:“不,陛下,这是革命。”

国王一看事情闹大了,赶紧妥协,承认国民议会的合法性,还跑到巴黎去戴上了象征革命的三色帽徽。这个怂包国王以为认个怂就可以了,没想到认怂只是屈辱的开始。

接下来的两年里,国民议会做了很多“伟大”的事:

废除封建特权(贵族不能再不交税了)

通过《人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这口号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没收教会土地(教会一夜之间变成赤贫)

制定宪法(把国王变成吉祥物)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法国从一个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了君主立宪国家,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问题来了:革命没有刹车。

一开始大家的诉求还算温和,就是想搞个君主立宪,让国王少管点事,议会多管点事。但是随着革命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激进分子冒出来了。

这些激进分子有个特点:都是知识分子。

比如罗伯斯庇尔,律师出身,在革命前默默无闻,革命后一跃成为雅各宾派领袖。这个人有个外号叫“不可腐蚀者”,意思是他特别清廉,不贪污不受贿,生活简朴,就是喜欢砍人。

还有丹东,也是律师,长得五大三粗,说话声音特别大,演讲能力一流,煽动能力更是一流。

还有马拉,医生出身,办了份报纸叫《人民之友》,天天在报纸上写文章骂国王,骂贵族,骂温和派,号召大家多砍人头。

这三个人后来被称为“革命三巨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读过卢梭的书。

卢梭那本《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把法国知识分子都看high了,觉得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但是卢梭还说了另外一句话:“人民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代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民的意志就是一切,谁反对人民就该死。

问题是谁代表人民呢?当然是我们这些读了卢梭的知识分子啊。

你看,这逻辑已经开始出问题了。

4 国王的人头

1791年6月20日深夜,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乔装打扮,带着孩子偷偷溜出巴黎,准备逃到边境跟外国军队汇合。

这个逃跑计划制定的非常周密,伪造了护照,准备了马车,提前安排了接应,就是有一个致命的BUG:国王舍不得他的豪华马车。

路易十六坚持要坐那辆巨大的御用马车,这辆车太显眼了,走的还特别慢,结果在一个叫瓦雷纳的小镇被人认出来了。认出他的是个驿站站长,这个站长以前见过国王,发现这个胖子跟钱币上的国王长得一模一样。

就这样,国王被抓回来了。

这件事对革命进程影响巨大。本来温和派还想保留国王,搞君主立宪,现在国王自己跑了,这不是“叛国”吗?

激进派抓住这个机会开始煽动:“看吧,我早说了国王不可靠,他想跑去跟外国军队勾结打我们!”

从这个时候开始,处死国王就提上了议程。

1792年9月,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关于路易十六的死,有个细节特别讽刺。当时国民公会投票决定是否处死国王,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死刑判决。这一票是谁投的呢?是国王的堂弟,奥尔良公爵。

这个公爵投完票之后对别人说:“我投这一票是为了共和国。”

结果不到一年,他自己也被送上了断头台。临死前他说:“我后悔投那一票。”

后悔有个屁用。

国王的人头落地之后,欧洲各国都炸了。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组成“反法同盟”,发誓要给路易十六报仇。

法国内部也乱了,保王党造反,旺代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共和国内外交困。

这时候,恐怖统治就开始了。

5 断头台上的疯狂

1793年6月,激进的雅各宾派推翻了温和的吉伦特派,罗伯斯庇尔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

罗伯斯庇尔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公共安全委员会”和“革命法庭”,这两个机构的任务很简单:抓人和杀人。

什么人该杀呢?

贵族(废话)

教士(当然)

保王党(必须的)

投机商人(活该)

温和派(危险分子)

反对罗伯斯庇尔的人(这个最该杀)

你发现没有,到最后,只要你让罗伯斯庇尔不爽,你就该上断头台。

有个数据大家感受下:从1793年9月到1794年7月,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法国有4万人被送上断头台,其中巴黎就砍了2600多个。

平均每天要砍100多个人,断头台都不够用,得排队砍。

而且越到后来越疯狂。一开始还要开庭审判,念念罪状什么的,到后来直接简化流程:

上午抓人,下午审判,晚上砍头,第二天继续。

有个细节特别恐怖:巴黎的断头台一开始放在革命广场(现在的协和广场),后来因为血流的太多,周围的居民受不了那个臭味,要求把断头台挪走。

于是断头台就像游牧民族一样,在巴黎各个广场之间搬来搬去。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在这一年被砍了。临上断头台前,她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本能地说了句“对不起”。

这是她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丹东也被砍了。这个曾经的革命巨头,在罗伯斯庇尔眼里变成了“温和派”、“腐败分子”。他临死前说:“罗伯斯庇尔,你会跟着我来的。”

他说对了。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历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议员们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庇尔。

第二天,罗伯斯庇尔被送上了他一手打造的断头台。

讽刺的是,在他被砍头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欢呼的声音比任何一次都要响亮。

6 革命吃掉了自己的孩子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左转”实验,它证明了几件事:

第一,革命一旦启动,就没有刹车。

一开始大家只是想改革税制,让贵族也交点税,结果改着改着就把国王给砍了,再改着改着就互相砍,砍到最后发现:为啥我们要砍这么多人?

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代表正义,代表人民,而对方是“人民公敌”。

第二,理想主义者往往比流氓更可怕。

罗伯斯庇尔真的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贪污不受贿,一心想建立一个“美德共和国”。但正因为他太理想主义了,所以容不下任何“不够纯洁”的人。

在他眼里,世界只有黑和白,你要么是革命者,要么是反革命,没有中间地带。

这种人一旦掌权,比任何暴君都恐怖。

第三,民粹主义是个无底洞。

巴黎的无套裤汉(就是底层平民)一开始支持革命是因为想吃饱饭,后来发现砍贵族的人头很爽,再后来发现只要喊“打倒XXX”就能上位,于是大家都开始喊。

到最后,整个法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撕逼现场,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第四,暴力会上瘾。

法国人民在大革命中学会了一件事:闹事有用。

从那以后,法国人动不动就上街,动不动就革命。19世纪的法国,平均每20年就要来一次革命:

1830年七月革命

1848年二月革命

1871年巴黎公社

一直到20世纪,1968年五月风暴差点把戴高乐赶下台。

你看,这就是革命的后遗症。

7 写在最后

法国大革命最大的悲剧在于:它以自由的名义剥夺了自由,以平等的名义制造了不平等,以博爱的名义进行了大屠杀。

当然了,法国大革命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确实推动了历史进步,废除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给全世界被压迫者指出了一条道路。

但是代价太大了。 40000个人头,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整整一代人的创伤。

更可怕的是,这种“革命崇拜”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在后来的两百年里,无数人以法国大革命为榜样,以为只要够激进、够暴力,就能建立理想社会。

结果呢?

巴黎公社72天,苏俄红色恐怖,无数人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所以吧,每次看到有人喊“不破不立”、“暴力革命”的时候,我都想起法国大革命。

想起那些曾经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者,最后一个个走上断头台。

想起罗伯斯庇尔临死前说的那句话:

“革命,就像农神,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历史就是这么操蛋,它会不断重复,直到人类学会教训。

可惜的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题外话】

有人可能会问,你标题不是说“108天”吗?怎么讲了5年?

其实我只是单纯的喜欢“108”这个数,借用《水浒传》108将的梗,暗指法国大革命也是一群“好汉”聚在一起闹事,最后一个个死得不明不白。

而且吧,法国大革命确实有几个关键的108天:

从巴士底狱到国王妥协:108天

从国王逃跑到被抓回:差不多108天

从罗伯斯庇尔上台到下台:不到一年

这个数字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就跟革命本身一样魔幻。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我们可以聊聊拿破仑,看看这个科西嘉小个子是怎么在革命的废墟上建立起帝国的。

那可是另一个更魔幻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