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在你口吐莲花的说服下,别人听从了你的意见,并且也按照这个意见去做了。可是,他真的听进去了?真的对你百分百地信任吗?
或许你会说,当然了,他不是按照我的意见去做了吗?然而,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比如上司让下属去做一件事情,尽管下属有些异议,但是碍于上级的命令,还是认真地去执行。再比如,你想约好朋友去冒险,担心遭到他的拒绝,于是便采取了哄骗的方式,结果,你的目的或许是达到了,但却不是利用自己高超的说服术让对方信服。
事实上,不管对方是否按照你的意见去做了,只要他的心里没有产生足够的信服感,那么你的说服就是失败的。即便眼下别人被你“说服了”,也不可能是“心悦诚服”,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很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或是让别人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或是很难再次信任你。如此一来,你想要再次说服他听你的话,恐怕就更难上加难了。
最有效的说服,应该是深层次的,让对方真正心服口服。那么,你就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了,那就是在说服他人之前,必须想办法赢得他的信任。当对方已经完全信任你时,那么就不会对你的话有任何怀疑,就会短时间内被你彻底说服了。
范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在某市承包了一座办公大楼的建造工程。按照合同约定,他必须在一年内完工,并顺利交付给装饰公司手中。范先生是建筑行业的老手了,拥有十年的经验,所以一开始就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施工过程也非常顺利,完全可以如期交工。就在竣工前的一个月,范先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负责外观玻璃装饰的部门经理却说,联系好的玻璃厂家不能如期交货。
这可怎么办?一旦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就要面临巨额的罚款。更糟糕的是,距离合约规定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跟本来不及再寻找合适的玻璃厂家,生产和制作符合要求的玻璃。
面对这样的情况,范先生只好决定亲自前往那家玻璃厂,希望能够说服该厂的经理改变主意。
见到了那家玻璃厂的经理,范先生并没有着急地说明自己的来意,也没有指责对方不履行合约。他的第一句话就说:“您知道吗?您这家公司在这个城市实在是太有名了?”
“是吗?”这位经理听到他的话,感到非常惊讶,疑惑地问道:“我还真不知道。是这样吗?”
范先生笑着说:“今天早上,我乘坐出租车来您这里,没想到刚报出您公司的名称,司机就说知道这里的地址,而且还说这里的玻璃制品是非常出色的。"
这位经理来了兴趣,一边请范先生坐下,一边说:“我没有想到我们工厂竟然有这样的知名度。你知道,我们是一家老厂了,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实规模并不大,很少在电视上、报纸上打广告。”
范先生继续说:“我们之所以和贵厂合作,就是看中贵厂历史悠久。虽然贵厂的技术不是最先进的,但品质却是一流。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几乎没有其他厂家还运用传统工艺了,就因为这传统工艺让咱们的产品才具有不一样的品质。这是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比不了的!”
听了范先生的话,经理感慨地说:“是啊,传统工艺做出来的产品,品质就是不一样!我父亲花了一生的精力来经营这家工厂,我也是为了保留它的工艺做了很多的努力,它就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啊!我们想要保留住这份祖辈留下的工艺。”
范先生耐心地听着,然后接着说:“我很想看看这传统工艺,请问,我能参观一下咱们工厂吗?”
于是,在那位经理的带领下,范先生参观了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他询问了传统工艺和机器生产的区别、产品生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几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机器……就这样,一个上午过去,这位经理还邀请了范先生一起共进午餐。
在午餐的时候,那位经理笑着说:“坦白说,在见到你的时候,我已经想好了拒绝的理由。因为我们接到了几笔国外的大生意,这对于我们打响品牌知名度、宣传传统工艺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拒绝了很多小单子,并且不惜赔偿违约金。”
说着,他看着范先生,见他神情并没有异样,便接着说:“可没想到,我们的会谈会这么愉快,你对我们的传统工艺也这么感兴趣。我相信,和你继续合作也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产品的宣传。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回去了,我保证你的货物会准时送到的。”
显然,在这场“说服战”中,范先生取得了胜利。尽管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提及合约的事情。可是他却用巧妙的语言,走进了那位经理的心里,并且赢得了他的好感和信任。这种好感和信任让对方从当初的拒绝逐渐变成赞同,并在短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因此,想要说服他人,我们就必须记住这个前提,那就是先赢得对方的信任,并走进他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