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时间11月23日,迪拜航展期间,印度LCA“光辉”战机坠毁事故中遇难的印度空军联队指挥官纳曼什中校,已被运抵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哥印拜陀的苏卢尔空军基地。 覆盖着印度国旗的棺木在肃穆的军乐中缓缓落地,阿联酋官员与印度使馆人员垂首而立,黑色臂章在白色军服上格外刺眼。 印度空军在声明中对纳曼什·西亚尔中队长的遇难深表哀悼,称“他毕生奉献军旅的崇高人格赢得了广泛尊敬”,而阿联酋官员、同僚友人及印度大使馆官员共同出席的送别仪式,正是这份敬意的无声注脚。 事故发生两天后,印度空军总参谋长辛格上将终于打破沉默,言语间难掩失望:“某些国产装备的表现,已让前线官兵失去耐心。” 这句未点名的批评,被印度媒体解读为对“光辉”战机的直接否定——“造不如买”的论调再次在军方高层抬头。 这款被印度空军寄予厚望的国产战机,如今单价已飙升至7600万美元——这还是军方强硬压价后的数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战机裸机价格仅3500万美元,综合作战性能却已通过多国实战验证。 事故原因调查尚未公布,印度国内却已掀起责任论战:不少声音将矛头指向战机搭载的美国F-404发动机,认为其突发故障导致失控。 但现场视频显示,战机坠毁前曾出现低空盘旋、速度骤降的失速迹象,爆炸前几秒的发动机轰鸣声并无明显异常——甚至在机身触地后,引擎仍在运转。 这一细节让更多专家质疑:若发动机正常工作,是否存在飞行员操作过载或战机气动设计缺陷? 也有退役飞行员指出,“光辉”战机的飞控系统响应延迟问题长期存在,在高机动状态下极易引发操作偏差,这或许才是失速的真正诱因。 7600万美元的单价,意味着印度空军每采购一架“光辉”,就相当于放弃两架半枭龙战机的装备机会。 军费预算的刚性约束下,这种“高价低能”的困境正让印度国防自主化战略陷入两难。 短期内,这场事故让印度空军对国产战机的信任度再受重挫;长远来看,若不能打破“研发超期、造价失控、性能不达标”的恶性循环,印度“国防自主”的口号或将沦为空谈。 苏卢尔空军基地的告别仪式上,纳曼什中校的遗像旁摆放着他生前获得的飞行勋章。 这些荣誉与迪拜沙漠中扭曲的战机残骸,共同勾勒出印度国产装备发展路上的一道血色警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