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要同情印度,也不要试图拉印度对抗美国,和美欧一块做掉印度才是上策。印度已经被美

不要同情印度,也不要试图拉印度对抗美国,和美欧一块做掉印度才是上策。印度已经被美欧抛弃,沦为国际弃子,但是印度不反思自己,还装大瓣蒜。想求中国拉一把,还要搞各种小动作。   先说那吹得震天响的经济,表面看股市曾涨到历史高点,20多年涨了40多倍,引得外资扎堆进场。   但到2024年10月画风突变,外国投资者跟见了鬼似的疯狂抛售股票,5个月就撤走近290亿美元,股市跌了15%,市值蒸发一万多亿美元。这哪是“新贵”该有的样子?分明是泡沫一戳就破。   为啥外资用脚投票?说白了就是看透了印度的套路:政策说变就变,今天给的优惠明天就能收回,建厂审批能拖好几年,工人罢工更是家常便饭,谁愿意把钱砸进这种无底洞?   美欧当初把印度当“中国替代品”捧,其实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想把供应链从中国挪走,又能压低成本,顺便用印度制衡中国。那阵子口号喊得山响,说要把电子、纺织这些产业全迁到印度。   结果呢?2025年特朗普直接抡起关税大棒,先是7月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8月又以“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再加25%,叠加起来税率飙到50%,专挑珠宝、虾仁、纺织品这些印度出口的重头戏下手。   要知道美印2024年贸易额刚过1290亿美元,印度还靠着457亿美元的顺差赚了点钱,这一下每年至少损失70亿美元,等于直接断了印度的财路。   欧盟更实在,干脆砍了30%的投资计划,理由说得明明白白:“政策变脸太快,执行力烂透”。   之前马克龙还请莫迪去法国国庆阅兵,让印度仪仗队踩正步,战机拉着彩烟助兴,场面搞得比自家庆典还热闹。   可转头一看,印度盼了十年的36架阵风战机,不仅价格比埃及贵四成,单机实际成本飙到2.5亿美元,比美国F-35还贵,法国还扣着源代码不给,等于买了堆没法自由维修的“废铁”。   达索公司自己都承认供应链出问题,战机交付都费劲,印度这钱花得纯属打肿脸充胖子。 莫迪那套“个人秀外交”更是把印度坑惨了。   2023年访美时多风光?拜登在白宫草坪搞欢迎仪式,国会鼓掌117次,谷歌喊着投100亿数字化基金,亚马逊许诺260亿投资。可两年过去,这些钱要么是把老项目换个名头重新宣传,要么干脆没了下文。   亚马逊2023年说要投130亿建云基础设施,到2025年连个数据中心的影子都没见着;谷歌的数字化基金更离谱,所谓的“新投资”其实是把2020年的老计划挪了过来。   最让印度打脸的是芯片联盟。美日印澳搞这个联盟时,印度天天盼着台积电、英特尔把生产线搬过来,还派部长到处游说谈判。结果呢?台积电跑去日本建厂,英特尔把产能留在本土,印度连个芯片封装厂都没捞着。   反观德国大众、法国达索、西门子这些欧洲巨头,早把新项目全迁到越南印尼了——越南政策稳定,工人效率高;印尼有资源,办事不拖泥带水,比跟印度打交道省心多了。   印度落到这步田地,核心就是“既要又要还要”的贪心害了自己。想靠美欧拉一把制衡中国,却不愿给美欧让利,美国要它开放农产品市场,它死活不松口;欧盟要它稳定政策,它今天加关税明天改劳动法。   想当“有声有色的大国”,却连基本的执行力都没有,2022年退出RCEP,2023年又拒绝签署“印太经济框架”的贸易协议,把送上门的合作机会全推走。   现在西方跑路投了越南、墨西哥这些“听话的小弟”,印度还嘴硬,说自己“不稀罕”,转头又想求中国拉一把,却在边境线、贸易政策上耍小聪明搞小动作。   其实谷歌前CEO施密特说的逻辑放在印度身上也适用:国际社会看的是实际利益,不是面子工程。美欧当初捧印度,是觉得它有利用价值;现在抛弃它,是因为它的价值撑不起野心。   印度要是真有反思的本事,就该先改改政策反复、效率低下的毛病,而不是整天装大瓣蒜。   说到底,对印度真没必要同情,更不能想着拉它对抗美国。它连基本的合作信誉都没有,今天跟你结盟,明天就能为了点小利倒向别人。   反倒是美欧现在看清了印度的真面目,咱们正好顺着这个势头,没必要跟它虚与委蛇——毕竟跟靠谱的伙伴打交道,比伺候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实在多了。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2
2025-11-27 02:20
一只蛆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