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法国没想到,欧盟没想到,就连马斯克想了三天两夜也想不到,就在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电

法国没想到,欧盟没想到,就连马斯克想了三天两夜也想不到,就在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试图用“关门式制裁”把中国车企堵在门外时,中国宣布新能源车购置税全免政策延期到2025年,减半政策延续到2027年。 这场看似针对国内市场的政策调整,其实悄悄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节奏,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步棋走得有多巧妙。 美国在2024年初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后,加拿大很快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紧接着欧盟在3月对比亚迪、上汽等车企加征38.1%关税,矛头直指中国电动车的成本优势。 面对这样的外部压力,中国没有选择直接的贸易报复,而是用延长购置税减免的方式来回应,说实话这种应对方式确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这项政策具体是这样的,2024到2025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全免,单车最高能减免3万元,比如一辆30万的电动车能省下近3万,2026到2027年则减半至1.5万元。 本来想算算总共要投入多少资金,后来发现这笔5200亿元的税费红利,其实是在为车企争取技术攻坚和市场扩张的时间,让他们能在这两年里加快发展。 政策出台后,国内市场的反应很明显。 比亚迪2024年销量达到42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41.3%,其中纯电和插混车型各卖了160万和140万辆;奇瑞新能源车销量58.3万辆,同比增长232.7%,出口更是突破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广州、上海的经销商那里甚至出现了排队购车的情况,销售人员每天接待的客户数量增加了40%,价格标签每周都要更新一次。 在技术研发方面,车企也没闲着。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续航突破700公里,蔚来的5分钟高压快充技术能实现200公里续航,奇瑞的增程技术更是达成了“一箱油2000公里”的里程碑,老实讲这些核心三电技术已经领先欧美差不多3年了。 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跟上,蔚来换电站从2024年的1000座增加到2025年的2000座,覆盖了95%以上的地级市,奇瑞还联合华为研发智能驾驶系统,计划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 面对欧美市场的关税壁垒,中国车企也在想办法突破。 比亚迪在欧洲市场把售价降低10%,比如汉EV从5.5万欧元降到4.9万欧元,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到11%,计划2027年翻倍到22%。 五菱宏光MINIEV以5000美元的低价成为泰国的“国民神车”,2024年销量突破10万辆。 比亚迪还在中东建了超级工厂,2024年开工,2026年投产后将覆盖非洲和欧洲市场。 对于北美市场,比亚迪打算2025年在墨西哥建厂,预计2027年投产,这样就能直接规避当地的贸易限制了。 不过挑战也不少,欧盟2024年推出“欧洲电池计划”,提供350亿欧元补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把电动车税收抵免额度提高到7500美元,试图通过补贴缩小技术差距。 如此看来,全球汽车产业可能会陷入“政策补贴依赖”的局面,贸易摩擦还可能延伸到锂、钴等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管控上。 中国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不只是应对短期贸易制裁的缓冲器,更是着眼全球竞争的战略先手棋。 通过激活本土市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50%以上,加速技术迭代,在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发力,布局全球产能,在东南亚、墨西哥、中东等地建厂,中国车企正从“价格竞争者”变成“规则制定者”。 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全球汽车产业或许会面临“中国主导技术标准加欧美补贴防御”的新格局。 毫无疑问,这场博弈的结果将决定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制造业的权力重构,而中国车企在其中的表现值得关注。

评论列表

火焰山
火焰山 2
2025-11-27 07:02
一箱油2000公里是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