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长安汽车接手,将作为深蓝汽车的生产线”的消息登上热搜。随后,深蓝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有这个计划,但投产时间和具体投产车型尚处于未公开阶段。”
这家2015年开工的工厂,总投资近77.5亿元,是现代汽车在中国建成的第五座整车制造厂,也是北京现代五座工厂中最新、最先进的一座。
然而,该工厂自2017年竣工投产后,仅运行了四年,便因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下滑,于2021年12月停工。
目前,北京现代的5家工厂已缩减至仅一家正常运营,其余工厂均处于停产或已出售状态。
北京现代官方客服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北京现代在中国能查询到的工厂地址只有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南环路99号’这一家。”
此外,时代周报记者还就“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公司有哪些提升销量的具体措施”询问了北京现代相关人员。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从年销百万滑落
2024年,全球排名前三的车企分别是丰田汽车集团、大众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
其中,丰田汽车集团全球销量1082万辆,尽管同比下降3.7%,但依旧保住了全球销冠的头衔,且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约为903万辆。位列第三的现代汽车集团实现了723万辆的全球年销量,其中现代汽车414万辆。
然而,与国际市场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全球卖了超400万辆车的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佳
2024年,作为现代汽车集团在华核心之一的北京现代,零售销量仅有15.7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5.5%,成为现代汽车全球范围内销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市场。
北京现代官方数据显示,其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00016辆,虽较2024年同期有所回升,但不及比亚迪10月单月销量(2025年10月单月销量44.2万辆)的四分之一,差距依然悬殊。
销量下降,声量也在减弱。今年广州车展上,包括北京现代、进口现代,以及高端品牌捷尼赛斯纷纷缺席。
事实上,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并非始终处于竞争劣势。回溯其在华发展历程,现代汽车自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曾一度迎来高速增长期。尤其是2013年,北京现代以年产销100万辆、累计销售500万辆的“双百万”成绩收官,成为国内第三家单一品牌年产销过百万的企业。
此后两年,北京现代的发展势头持续攀升,并在2015年实现了年销量106万辆,总产能105万辆,产销比1:1的成绩。2016年,乘胜追击的北京现代,将年销售目标定在了112万辆,并最终以全年114.2万辆的成绩,超额完成目标。
彼时,现代汽车旗下的明星车型不胜枚举。比如朗动(已停产)、索纳塔、伊兰特,以及途胜、ix35(现更名沐飒)等SUV车型,均备受消费者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从规划、开工到最终投入生产,正是集中在2013-2016年这一北京现代发展势头最迅猛的时期。
只不过,巅峰之后的急转直下,或许是北京现代都始料未及的。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博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经历的周期同其他国际车系一致——均是从过去的高光时刻一路下行,目前仍处在挑战之中。
“从全球视角看,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做法同在其它国际市场类似,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在中国市场更努力、变化更多、更积极适应中国用户需求。但无法扭转局面的原因在于中国本土品牌进步太快。”
现在发力,现代晚吗?
北京现代的确在积极求变,且涵盖高管变动、产品布局以及企业战略等多方面。
9月,在2025年投资者日大会上,现代汽车总裁、CEO何塞·穆诺兹直言,“中国汽车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传统车企与新入局者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11月,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2.43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同月,现代汽车任命李凤刚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北京现代生产、销售、企划等业务。
一系列动作,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现代汽车强化本土化管理、发力中国市场的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EO羿欧,也在10月正式上市。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在EO羿欧发布会上表示,“2026年到2027年,将聚焦中型新能源细分市场,计划发布5款中型轿车和SUV产品,全覆盖纯电、混动、增程等不同形式。从2026年起,北京现代的车型将全部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2027年搭载L2++级。”

只不过,从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无论是北京现代EO羿欧,还是计划未来投放的、将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型,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从产品端来看,EO羿欧的定价区间为11.98万-14.98万元,而这一价格带恰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竞争对手不仅数量多,且实力强。其中,就包括零跑C10、零跑C11、小鹏MONA03、海狮06EV、深蓝S05等,且上述几个车型在10月的销量都已经过完,甚至超过了1.5万辆。
从技术方面来看,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乘用车L2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3%;预计到2030年,L2辅助驾驶将成为标配,L3及以上自动驾驶搭载率将超10%,L4级别的自动驾驶将逐步推广。
如此来看,北京现代走的智能驾驶辅助路线,压力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梅松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包括北京现代汽车在内的合资品牌,弱不想被中国市场淘汰,在新能源车上,以插混/增程为主、纯电动为辅。
梅松林进一步强调,“尽管韩系车的包括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车技术方面有一定实力,但其供应链整体水平、成本、竞争力等,同中国本土品牌有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