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昆明一留学生两次秘密回国,要取走1250万元! 一个来自英国的越洋电话,让留学

昆明一留学生两次秘密回国,要取走1250万元! 一个来自英国的越洋电话,让留学生小王陷入精心编织的骗局。 自称"公安民警"的诈骗分子通过伪造通缉令、虚构洗钱罪名,竟让这名留学生两次秘密回国,险些将全家积蓄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这场横跨欧亚大陆的电信诈骗,最终在银行柜员警觉的眼神中露出破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去年11月初,正在英国准备论文的小王接到+44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准确报出他的身份证号,声称其名下银行卡涉及500万元洗钱案,并发送了印有红色公章的"通缉令"。 诈骗分子威胁称,若不配合调查将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引渡。被恐惧支配的小王,在对方"保密调查"的要求下,开始了首次秘密归国行程。 11月11日,小王悄然入住昆明机场附近酒店,前往工商银行办理1250万元定期存折挂失。尽管柜员提醒提前支取将损失20万利息,但这个平时精打细算的留学生却反常地表示"不在乎"。 这个细节引起银行工作人员注意,在系统里记录了异常交易标记。 八天后,当小王再次现身银行要求全额转账时,同样的柜员察觉到更明显的危险信号:当事人双手颤抖、言辞闪烁,对资金用途含糊其辞。 银行立即启动警银联动机制,在办理427万元定期转活期的过程中,巧妙拖延时间并通知反诈中心。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接到警报后,通过出入境记录发现小王月内两次秘密回国均未联系家人,判断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警方迅速冻结账户,同时通过户籍系统找到小王父母。当民警带着焦急的父母出现在银行VIP室时,正在频繁查看手机的小王才恍然惊醒。 "他们说我涉嫌犯罪,要证明清白必须转账"小王事后回忆,诈骗分子不仅掌握其个人信息,还专门研究过海外留学生的心理弱点,独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国内司法程序的陌生,使他们更容易被恐吓手段控制。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拦截行动,最终在2小时内成功保住1250万元家庭积蓄。 但事件暴露出的新趋势令人担忧:诈骗团伙开始针对海外中国公民设计跨时区、多语种的精准骗局,甚至伪造带防伪水印的电子文书。 您或身边朋友是否遭遇过跨国电信诈骗?在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当下,该如何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欢迎分享您的防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