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

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外部通道一旦受阻,经济安全和军工体系承压。   这话听着刺耳,但扒拉点真实数据看看,还真能找到些缘由。   先说说地理上的难处,中国的能源和外贸太依赖海上通道了,尤其是马六甲海峡那条窄窄的水道。 数据摆在那儿,中国80%的石油进口、70%的液化天然气都得从这儿过,每天穿梭的商船里,六成和中国有关。 说白了,这就是个天然的“咽喉”,别人要是动点心思,咱们的能源输入就悬了。 虽然这几年建了中缅、中俄油气管道,陆路进口占比提到了30%,但短时间内还没法完全替代海运。 资源上的短板更明显,咱们看似地大物博,但人均下来真不够看。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80%,铜也得靠78%的进口,就连军工急需的铌矿,虽然探明储量世界第二,可因为品位低、难开采,之前一直得靠进口,直到今年才攻克技术难关。 更关键的是高端制造领域,台积电生产3纳米芯片离不开稀土,每片晶圆要耗5.2克,而抛光用的铈基研磨液98%都来自中国自己,可反过来,咱们的高端芯片又得大量进口,这种互相牵扯的局面确实被动。   军工体系的压力更直接,现在打仗拼的是供应链,导弹的导航模块、潜艇的声呐系统,都离不开稀土、镓这些关键材料。 去年商务部对台湾军工企业实施出口管制,立马就有企业因为部件断供停了项目。 咱们自己虽然能产稀土,但像锑这种红外制导导弹必需的材料,一旦出口受限,连美国军工都慌,可咱们的高端装备制造也得依赖稳定的资源输入,真要是通道被堵,缺了哪样都不行。 不过也别把话说死,中国早就在补短板了,中老泰铁路让东盟陆路货运占比升到18%,瓜达尔港能分流马六甲压力,粮食储备够吃半年以上,再生铜产量占了消费量的四分之一。 只是这些布局需要时间,现阶段确实还没到完全自给自足的地步,联合早报的说法算不上夸张,只是把咱们崛起路上的现实挑战挑明了而已。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

夜愿
夜愿 7
2025-11-26 20:03
说的有道理,但是新加坡要敢整幺蛾子,我们就干你,巴掌大的地方,其他国家早就想着取代了
华哥
华哥 4
2025-11-26 22:52
所以只有强大的军力才是中国崛起的最有力支撑。
内省
内省 3
2025-11-26 19:50
这么跳,早就该拿下了。
走过
走过 1
2025-11-26 18:57
新加坡意思是,他们就是中国咽喉
w7408
w7408 1
2025-11-26 19:49
除了美国,世界上有谁能封锁中国的海运?就算是美国上也得用尽全力。